【大紀元4月29日訊】擁有五千年悠久文明,號稱有著神傳文化的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在悠悠歲月中,曾有過如大唐盛世的輝煌,也曾有受八國聯軍欺壓的落魄日子,更有被共產黨築起鐵幕蹂躪、十年文革的人間煉獄悲慘歲月。好不容易在一九七八年底實施「放權讓利」的改革開放政策,經濟面開小門,以所謂「漸進式」的改革期望再造輝煌。
崛起、崩潰何者正確?
迄今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歷史,都是在維持共產極權一黨專政下進行,其改革成效一直爭議不斷,自二十一新世紀二零零二年章家敦著作《中國即將崩潰》震撼彈之後,兩極交鋒更見熱烈。一邊是大聲讚「經濟崛起」,另一邊則疾呼「崩潰在即」。不過,壁壘分明的兩邊陣營,其成員有抱持「始終如一」觀點者,也有兩邊游移不定者。誰是誰非?真相何在?
大致上,千禧年之前,對中國經改持悲觀者占多數,之後則急速反轉,但二零零八年北京奧運後卻又再回轉,然而該年底全球金融海嘯肆虐,局勢卻又撲朔迷離。不論如何,中國經濟的演化不只是中國內部和中國人的事,它與全人類的福祉也緊密相關,對於台灣人民來說,更是唇齒相依,「知己知彼」才可保平安。那麼,汗牛充棟的資訊中,如何選擇吸收呢?
這本林毅夫著作的《解讀中國經濟》(原名《中國經濟能紅多久?》)是值得一讀的作品,因為作者具基本的學養,有十分堅定的理念,以及面對問題不閃躲不怕挑戰的治學態度,加上他有第一手的資料和難得的親身體驗,其觀察心得和作品就不能輕忽。不管認不認同作者的評斷,都可由本書獲得啟發,正如華裔國際著名產權經濟學家張五常教授所說的:「大凡一本值得讀的書,內容是否正確並不打緊,最重要的就是它有沒有啟發力……概念清楚,具有啟發力的書就是值得讀的書。」沒錯,這是一本具有啟發力的書。
值得一讀的書
其實,不用我推荐,本書在台灣也可能像它在中國一樣,會是一本暢銷書,主因是作者這個人。首先,林毅夫自二零零八年五月就擔任世界銀行執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是第一位來自開發中國家的首席經濟學家,其言行動見瞻觀,影響力豈只不可小覷!其次,林毅夫在一九八七至九零年擔任中國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一九九零至九三年改任該中心農村部副部長,一九九四年迄今擔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可知對中國經濟,尤其最重要的農村經濟,理論和實際兼有。第三,林毅夫是在台灣宜蘭出生、長大並在台大農工系肄業,一九七八年獲台灣政大企管所碩士,當兵期間游至中國,一九八二年獲北大經濟系政經專業碩士,隨即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攻讀博士,並在一九八六年獲得博士學位,次年且曾在耶魯大學經濟發展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
這一段經歷除了顯示林毅夫的基礎教育是在台灣打下的之外,還告訴我們他未經歷過文革、也沒有自小就長期浸淫在中共黨文化中,最重要的是,林毅夫在全球自由經濟或淡水學派大本營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得到博士,很難沒有智利「芝加哥小子們」(Chicago boys)的鮮明自由經濟改革色彩。台灣鄉親們除了對林毅夫有著親切感外,更想由本書窺知他是否受到中共洗腦,是否堅持知識分子的信念。
對於我來說,更有急切一睹本書的緣由。因為我在一九八五年曾到芝大經濟學系當一年的訪問學者,當時林毅夫正在撰寫博士論文,除了曾面對面和林毅夫接觸聊天,聽林毅夫坦白地陳述他跳海游至對岸的始末外,當年的聖誕節前夕,芝大中國同學會還舉辦一次海峽兩岸經濟發展座談會,由兩岸的經濟學訪問學人參與,會中我們兩位來自台灣的訪問者,以自由經濟理念闡述台灣經濟奇蹟。林毅夫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坦率、具理想色彩並有理念的一個人,如今過了二十多年之久,滄海桑田、人事全非,林毅夫是否改變了呢?正好出版社送來這本書稿,趕緊翻開閱讀來驗證。
認同市場經濟
匆匆瀏覽一遍之後,我覺得林毅夫雖有被中共刻意培養作為樣板,以及具有民族主義、愛國主義之嫌,但還保有市場經濟理念的本質,沒有被政治化而陷入意識型態泥淖中。這本書是林毅夫根據他過去十多年在北大講授「中國經濟專題」的講課內容整理而成,以「史」為經、以「論」為緯,分十二講和兩個附篇,以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作為開場,接著依序談中國為何沒出現科學革命、近代的屈辱和社會主義革命、趕超戰略和傳統經濟體制、東亞奇蹟、中國農村改革、城市改革、國有企業改革、金融改革、中國經濟成長是否真實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完善市場體系,以及反思新古典經濟學。全書脈絡分明,可讀性高。
林毅夫在剖析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時,以紮實的理論基礎作了針砭,而且也認為市場機能、價格機能健全運作才是活路,問題是:如何由原先的管制朝向市場開放?這也是自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以來的老問題,更是最根本的關鍵課題,而中國經濟會不會火紅下去或衰頹,也是繫於對此問題的不同看法。其實這也就是「漸進」或「激進」改革方式何者較佳的差別。
制度、產權是根本
我們知道,中共採用漸進方式,林毅夫以中國經濟三十年的高速發展來證明其成功,而且以蘇俄和東歐「休克療法或震盪療法」改革成效不彰作為映照,於是他認為在中共最高權力的主導下繼續緩慢朝向擴大、開放市場,中國經濟就能再紅上二、三十年,甚至更久。在我看來,這是最大的迷思。
不說當前中國棘手社會問題已一籮筐,民怨四起,就是高經濟成長率這項標杆也已傾頹,今年的成長率連作為支撐社會穩定的8%都難保,甚至於能否有5%都有問題。說實在的,對於地球人來說,中國經濟成長率高低如今都是煩惱,因為高成長表示耗用資源更凶,對環境耗竭的地球不啻雪上加霜;若成長率低中國內部社會問題爆炸,失業遍野、暴亂四起的恐怖景象不只是中國的問題而已,這種「兩難的囚犯困境」唯有求助於中國政治體制的快速變革,亦即民主中國「早日」來到才是成本最小的化解之道。這是制度變革、產權的老課題,說來話長,讀者們可以參見吳惠林、周亞貞合著的《中國經濟改革的表象與真相》(翰蘆圖書出版公司,二零零六年五月),或新近出版的《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遠流出版公司,二零零九年一月),自己作最佳的判斷和抉擇。◇
──本文轉自第118期<<新紀元週刊>>「自由評論」欄目(2009年4月No.4刊)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