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27日電)距今約1.2萬至1.5萬年、用鹿角雕刻的微型鳥雕,今年3月在中國大陸河南省靈井鎮「許昌人」遺址被發現,這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立體雕刻鳥化石。
新華社報導,這是繼2007年、2008年兩次發現距今8萬至10萬年許昌人頭蓋骨化石和大量精美細石器後,當地再一次重大考古發現。
中國古人類舊石器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認為,這是一項有關遠古人類技術、思維和審美追求的考古發現。
他說,微型鳥雕小巧玲瓏、造型生動,反映古人類精湛的雕刻技術和對自然形象的細緻觀察與高度模倣、創作能力。如能對推定的年代加以測定、確認,則對研究當時人類的技術水準、審美和意念表達能力,以及區域間人類群體的遷徙與交流等更為重要。
雕刻鳥身長2.1公分、高1.2公分、厚0.6公分,保存十分完整,顏色呈灰褐色,表面光滑,局部顯示清晰的雕刻痕跡,已經形成化石,有很強的吸水性。它以均勻燒烤過的鹿角為材料,用細石器中的雕刻器精緻雕刻而成。雕刻藝術高超,手法精湛,鳥身線條簡潔流暢,形態完美,靜中富有動感。翅膀部位刻線寓意羽毛,非常細緻,栩栩如生。
考古領隊李佔揚說,雕刻鳥的足部前後兩端刻有對稱的凹槽,形成很平的底座。如果將鳥放置於平整的面上,可以平穩站立且能讓它轉動,說明當時人類已熟練掌握重心平衡的原理。
立體雕刻藝術在西方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屢有發現,有的早於靈井細石器所代表的時代,有的時代則與之相當。
例如德國奧瑞納時期福格爾赫德遺址發現用象牙製作的極小的馬;霍爾菲爾斯洞穴遺址,發現了鳥、馬頭和半人半獅的微雕;法國西南部馬格德林文化馬齊洞穴遺址中,出土了不少雕刻的人頭側面像。
李佔揚說,「同上述西方發現相比,靈井微型雕刻鳥的雕刻技藝更為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