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2009年4月25日,多倫多青年機構「燃動青年」 (Across U-Hub)舉辦了一個「年輕人,在金融海嘯中起飛」講座,由社會學、心理學及經濟學專家,與年青人一起探討在經濟危機中的應對策略。參加講座的年青人表示很有啟發。
鼓勵年青人探索生命的意義
臨床心理學家李成富博士表示,這次金融海嘯史無前例,有些行業整體受到衝擊。比如汽車行業,大量裁員,有些車廠甚至面臨破產,員工連退休金都得不到保證。股市、樓市大跌後,門市也開始下跌,餐廳茶樓生意也開始冷淡。
李博士說,人們在這種情況下的本能反應是對抗、逃避或者坐以待斃。這都不是積極的做法,年青人要是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願意離開自己的安全地帶,去經歷未知的世界,就能在這過程中提升自己。
他建議年青人要通過善用社區資源,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來培養抵禦危機的韌性;通過積累觀察、經驗,嚐試重複組合、變換視覺、打破成規去創新,比如在環保、廢物利用等方面,現在就有很多創新的空間。
李博士特別提到思考人生意義的重要。他說,二戰時期納粹集中營裡的人,很多因為覺得活下去沒有意義而選擇自殺,能生存下來的人是因為明白人生的意義。心理學家也說過,人生的終極目標,其實是找到人生的意義。
聽眾Kenson是學畫畫的,去年剛設立自己的繪畫學校,目前學生的年齡從3歲到14歲。他說關於人生意義的討論使他很受啟發。
小朋友耐性比較差,也不會主動去找人生的意義。Kenson說,他除了培養學生的耐性外,以後也會嚐試啟發他們去找人生方面的意義。
危機是創新的機會
高級經濟師袁國雄博士表示,金融系統的情況有點像醫藥系統,人們一直在尋找新的投資工具(產品)。但這些產品通常未經合適的審查就使用了,有些在使用過程中產生了副作用,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就爆發。所以現在很多人提出要增加政府對金融行業的監管。
多倫多大學社會學系方偉晶教授則說, 金融海嘯使資本主義面臨體挑戰。資本主義強調市場調節,現在世界各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投入了大量資金。政府如果成了大股東,以後的市場如何運作就成了問題。
他說,政府是在借鑒30、40年代遇到經濟危機時的做法,就是政府大量投資於基礎設施建設,以此刺激經濟,增加就業機會。但這次受到最大影響的是金融系統,靠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作用不大。
面對這個新的情況,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做,都在等著新主意的出現。方教授說,年青人不要低估自己,歷史上的新主意通常都是由年青人提出。好奇是創新的源泉,對事物有興趣才會去瞭解更多,然後形成自己的看法,最終達到創新的目標。
專家們都鼓勵年青人要有勇氣走出自己熟悉的框框,到不熟悉的領域中去歷練,就算會做錯事,也不要害怕。
袁國雄博士說,走出自己熟悉的框框去嚐試新的東西,可能會很不舒服,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否則容易半途而廢。他提到自己的經歷,因為英文不是母語,他開始面對主流媒體的時候就覺得很難。他建議年青人,這時要強調積極的因素,鼓勵自己繼續下去。
Amanda是高中12年級學生,她說自己很喜歡音樂和唱歌,有時心情不好的時候,唱一首歌就可以使自己高興起來。不過,她也在打算高中畢業後去讀會計,以後做金融分析師。她說,這個論壇啟發她去更好地認識自己,很有幫助。
目前,Amanda也在Across U-Hub做義工。她說,在這裡可以幫助其他的年青人,自己也學到很多東西,是個難得的機會。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