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華明:增持貶值中的美元?中國很無奈

華明

人氣 2

【大紀元4月25日訊】四月三日,備受關注的二十國集團峰會(G20)閉幕。中國央行提出的設立「超主權國際貨幣」取代美元的議題雖有媒體大造「貨幣戰爭」輿論,最終仍未獲共識。然而與此同時,中國卻表示繼續購買美國國債。一邊囤積一邊要「終結」美元?令國際社會感到詭祕。

經濟專家認為,中國政府此一自相矛盾之舉,是在扔「煙幕彈」,實際上是自身的政治及經濟危機所迫。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撰文提出「超主權貨幣論」,主張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一九六九年由美元、馬克、日圓、法郎、英鎊五種貨幣構成)取代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中國財政部長也呼籲,加快推進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的建設。一時間,中國及部分海外媒體紛紛跟進「造勢」。

然而,與此同時,在全球金融危機持續加深、美國經濟前景未知、美元貶值高風險的情況下,中國仍在繼續「狂吞」美國國債。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字,二零零八年中國持美債的同比增加了46%,總金額達六千九百六十二億美元,成為全球持美國國債最大國。

美國賓州爵碩大學商學院謝田教授質疑:「如果某個政府真想終結美元,它應該拋售美國債券、大量購買、囤積黃金才是。為何拚命囤積美元、並還在繼續購進美元資產?如果這又是一個不按牌理出牌、不按經濟規律辦事的例子,那這一怪異現象的背後,到底有什麼玄機?」


中國的經濟發展已轉變成環境災難,空氣、土地、水質無不遭殃,環境污染已達危險的臨界點。(Getty Images)


增購美債 中國別無選擇

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元就一直充當世界各國的國際支付手段和主要外匯儲備工具。中國的外匯儲備中大部分是美元資產。一九八五年,中國開始嘗試性購買美國國債,九四年首次明確統計,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數近一百六十億美元。從二零零零年起,中國呈爆發式「吞入」美國國債,到去年九月末,已達五千八百七十億美元,取代日本而成為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

中國為何選美元做為外匯儲備?外匯儲備必須以外國貨幣或者外國資產來存在。這包括:美元儲蓄,存在外國銀行;資產,房地產或者其他資產;外國國債。比較而言,國債風險最小。財經專欄作家廖仕明表示,美國國債規模非常巨大,同時可以保證流動性,而安全程度也最高,風險最小,所以中國其實只能選擇美國國債,沒有其他選擇。

謝田也認為:「中共雖然暗地裏仇視美國的自由民主制度,但他們顯然知道世界上最強大、最有活力的經濟體是哪一個,最安全的投資在哪裏。」

對於中國外匯儲備暴增,廖仕明分析,中國自八十年代起走向以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的日本模式,連續多年的雙順差,外貿以低廉價格(勞動力和環境、資源成本)出口的外貿順差,以及外資投入增加、但對外投資增速不大(因官方嚴格控制)的資本項目順差,以致積累了大量外匯儲備。

「中美經濟聯體怪物」

自去年九月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越演越烈後,美元地位面臨挑戰,而中共購買美國國債的熱情不減,更是「狂吞」美國國債,到去年底,據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TIC)報告,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總量為七千二百七十四億美元,比日本同期持有的六千二百六十億美元多出一千零十四億美元,到今年一月末,已達七千三百九十六億美元。

對此,中國有80%以上的線民和70%以上的經濟學家認為,中國不應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可是,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三月二十三日還表示,「中國會繼續購買美國國債。」

哈佛大學教授佛格森指出,中國大量的國內儲蓄不追逐高收益的投資,反而大量購買低收益的美國政府債券,這種反常的資金流動難以用追逐利潤的動機來解釋,佛格森只好以一個想像中的「中美經濟聯體怪物」(Chimerica)來描述。

很多分析家認為:「醉翁之意不在酒」,中共購買美國國債,並非經濟考慮,而是政治原因;是對中共政權的保護,並不是基於維護中國老百姓的實際經濟利益。

劫貧濟富 傷害中國百姓利益

在美元貶值趨勢下的今天,大量購買美國國債,似乎是讓中國窮人的錢來補貼美國富人,劫貧濟富。廖仕明解釋說:「外匯儲備不是一種儲蓄,而是一種債務。簡單來說,如果中國人,或者外資要把人民幣資產變成美元帶出中國,中國政府必須收回人民幣,把美元『還』給別人。但實際上,中國資本項目並未開放,要把人民幣換成美元,必須經官方允許。」

「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本應購買中國民眾急需的物品和服務,反饋給中國人民。中國政府卻把外匯儲備投入美國,等於是自己借債再借給美國。可關鍵在於美元貶值趨勢必然,借給美國的錢損失也必然。譬如,中國持有美國國債七千億,美元貶值10%,等於中國損失七百億,每個中國人『送』給美國人六百美元。因此,劫貧濟富就從這個角度上說的。」

謝田也表示,「中國居民的人均收入不但遠低於美國,且只有美國人的十分之一,最近因連年通貨膨脹,人們驚奇的發現,中國的物價甚至趕上美國。十年前中國的東西便宜,現在美國的東西便宜,甚至中國產的產品,相對與個人收入的價格和換算後的絕對價格,都已全面『趕超』美國。」

謝田說:「這筆上萬億美元的債權和財富,是江南的紡織女工、東莞的農民工、內地的機械工在辛勤勞作的基礎上,在全國人民不得不忍受環境惡化的同時、以及不得不面對通脹和失業的壓力下,被強制充當美國人『債主』的結果。」


二月五日,成都一批失業工人在街頭找工作。有數百萬民工新年後返回城市找工作,當局警告,至少二千萬人失業。(Getty Images)


高額美債成為政治工具

另一方面,中共把美國國債作為「武器」,企圖迫使美國與中共在政治上合作,在經濟危急中更加放棄美國的立國原則。美國等以人權立國的西方社會的存在,對中共就是威脅,奧巴馬一句「戰勝法西斯和共產主義」,讓中共驚悸與不安。

謝田表示:「中國政府會白白送錢給準備消滅共產主義的美國,實在很難說通。正常的推論應該是,這種『窮人借錢給富人』的舉動,一則表明紅朝根本不代表民眾利益,是在拿人民的利益收買對手;再者也同時揭示,自己團伙的利益,一定有其他方式得到保障。」

一旦美國對中國不敬,中國就會拿賣美國國債反擊。譬如,今年二月份,新上任的美國財長蓋特納說中國操縱匯率,中國就賣了一點美國國債,結果,奧巴馬還專門給胡錦濤打了一個電話,澄清「操縱匯率」之說。

不過,美國並非不知道中共的「把戲」,希拉里首次訪問中國,只談她認為最重要的議題——金融和經濟問題,絕口不提讓胡溫臉上掛不住的中國人權問題。可是希拉里一回到美國因受美國國內的強大壓力,推出對中國人權嚴詞批評的報告,令中共難堪。

廖仕明也指出:「中共很難用此作為真實的一種政治手段,因為一旦中國大規模出售美債,造成美元貶值,損失最大是中國。美國人仍然有大量的其他資源挽回損失,但中國卻未必。因此,中共若大量拋售美元,無異於『自殺』。」


今年一月二十日,奧巴馬宣誓就職美國總統,他在就職演說中說到「戰勝法西斯和共產主義」,讓中共驚悸與不安。(Getty Images)


操控人民幣匯價

當美國金融危機蔓延,中國卻持有巨額美國國債,有大陸媒體「大呼上當」,但前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現任白宮經濟復甦諮詢委員會主席,奧巴馬總統重要顧問鮑爾.沃爾克日前參加「未來金融研討會」時表示,中共為操控人民幣而持有美元,不必虛偽地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沃爾克說:「我認為中國有點虛偽,他們說『現在糟糕了,我們竟持有這麼多美元。』這是因為他們選擇買美元,可又不想賣美元,因為他們不希望人民幣貶值。這是非常簡單的計算,所以別全怪罪我們。」

謝田也表示:「如果中共賣美元、拋售美元,人民幣會升值。中共不想賣美元,是因為中共不希望手中的美元資產縮水,不希望手中這張可以打的牌、可以用來逼使美國就範的工具失靈。現在中共似乎被美國國債『挾持』了,但這也確實是中共自己『自作自受』。」

廖仕明認為:「這裏面涉及很多因素。主要的經濟原因是,中國希望維持人民幣的低價以刺激出口。中國對外出口占GDP的40%多,所以維持出口對經濟增長非常重要。而維持出口必須維持人民幣低匯價。」

他認為,如果把美元當成一個商品,人民幣作為金錢,買美元多了,美元就漲價(人民幣匯價下跌),如果買美元少了,美元就跌價(人民幣匯價升)。為了維持人民幣低匯價,中國政府必須在某個價位上買入美元。如果大部分進出口商和投資人認為美元不值這個錢,就會賣出給中國的外匯銀行。所以沃爾克才認為,中國是自願購買美國國債,或者是自願把外儲放在美元。

「世界工廠」需要強勢美元

對於中共購買巨額美國國債,卻在G20會議前提出終結美元的自相矛盾的舉動,經濟專家們認為,中國政府是在扔「煙幕彈」,實際上是自身的政治及經濟危機所迫。

廖仕明分析說:「中國必須維持人民幣匯價低估,這樣才能繼續擴張出口。」由於中共政權的合法性日益喪失,經濟增長成為為數不多的合法性來源之一,而中國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來源於對外出口。因此中共為保政權不惜一切來保全出口導向的政策,維持出口,留住外資、維持『世界工廠』,都需要一個人民幣匯價低估的環境。」

謝田指出:「九十年代以來,尤其是八九年六四和九九年鎮壓法輪功以來,中共感受到政權的危機,外匯儲備又有了給自己留後路、給外逃做準備的保險功能。最近幾年,中共統治集團加速掠奪人民財富、與人民爭利,囤積外匯儲備也是房地產、股市之外它們另外一個掠奪的工具。」

他認為,如果中共真正出於為國家利益著想、為百姓利益著想,那從開始就不會如此以扭曲的「出口」為經濟導向、壓低民工工資、壓低匯率、破壞環境,來招攬外資大量流入,而換來那麼多貶值中的美元。因此,內需無法達到,內亂卻增加不少。

他指出,極權政權對外用兵時,往往是其內在衝突白熱化、內部矛盾不可調和、需要轉移視線、開閥門減壓的時候。中共用不見硝煙的戰爭形式,比方貨幣輿論戰,「虛晃一槍」、阻擊美元的游擊戰,焉知不是挾持美國,以期阻止美元繼續大貶,為逃避因不得已購買美元國債讓中國老百姓付出的巨大代價,以及國內強烈高漲的譴責聲音和政治壓力。


中國民眾反抗暴政漸成趨勢。圖為去年六月,貴州甕安一名女生遭奸殺,凶手憑藉與當局的背景關係而獲釋,當地民眾群起反抗,逾萬人火燒公安局和縣政府。(網路圖片)


眾為眾美增發國債如印鈔 中國無奈

而對美國來說,自危機爆發至今,增發國債成為美國政府的主要融資方式。前年美國國債的淨發行額為五千四百九十億美元,去年猛增至一點四七萬億美元。奧巴馬拯救美國經濟的措施也是大舉增發國債,市場預期今年美國政府可能需要舉債二萬億美元。

同時,美國政府用來融資的另一途徑是由美聯儲購買財政部發行的美國國債,三月份美聯儲三次購買美國國債,這相當於直接印製鈔票,必然導致美元發行過度與美元貶值壓力。美國國債的市場價值將隨著繼續縮水,中國繼續增持美國國債將意味著付出更大的經濟損失。

廖仕明認為,作為全球最大的債務人來說,美國必然會採取讓美元貶值的方式來刺激經濟,同時貶值美元,使自己減少實際債務負擔。「這對美國國際地位有損害,不論是經濟地位還是政治地位都如此。但美國同樣沒有選擇。國際政治是以自利為基礎的,當減債的利益大於國際地位損失的時候,這種行動是必然進行的。」

事實上,以前美國也作過同樣的動作。美元和黃金脫鉤之後美元大幅貶值,為美國人擺脫了大量債務困擾。問題在於,對中國來說,明知道如此仍然沒有其他選擇,只能購買美國國債。並不是中國人喜歡美國或者美元,而是在目前的情況下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因此,雖然中國會一方面要求美元資產安全,另一方面繼續購買美元。「短期來說,比如十年,這個過程會繼續下去。」廖仕明說。

美元仍居優勢地位

從上世紀中期到現在,美元一直做為國際通用貨幣。瑞士銀行台灣區財富管理研究部主管蕭正義日前表示,儘管周小川公開提議以SDR取代美元的議題,但各國央行以美元作為主要外匯儲備的占65%,歐元占25.5%,美元仍為各國央行最具信心持有的貨幣。

目前的國際金融和經濟秩序,是二次世界大戰的產物,雖然七十年代經過大調整,但基本還是美國主導的美元本位制。美國四十年代末GDP占全球四成多,黃金儲備占八至九成,軍事力量和政治影響力達到頂峰。後來歐洲恢復,日本崛起,美國力量逐步下降,但美元體制仍然沒有變化,至今美國的GDP仍占全球的四分之一。

世界經濟可分成兩部分,一是實體經濟,二是金融虛擬經濟。前者是產品、服務等,後者則是衍生金融交易。而後者的交易額是前者的三十倍,利潤率也遠超過前者。目前的經濟危機是衍生金融交易危機,它以壓迫利率上升和減少資金流動的方式影響到了實體經濟。兩個經濟關係處於混亂狀,但正在重新平衡。

美國正是利用了金融經濟的優勢,站在國際經濟舞臺的非常優勢的地位。中國(和許多其他國家)提出要實行國際儲備貨幣,也正是要擺脫這一不利的地位。「然而,國際儲備貨幣的實現,卻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比單一歐元的問題要複雜和困難得多。」廖仕明認為,「歐元用了五十年才實現,我認為,獨立於主權國家的所謂國際儲備貨幣,在我們可見的未來都沒有可能出現。」

國際儲備貨幣中期難實現

可是,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卻讓很多人迷惑,到底誰富有?「貨幣戰爭」使國際的注意力轉到美元與人民幣,實際上又將公眾的視線鎖定在當今世界美國和中共在國際社會扮演何種角色。

分析家說,西方世界看中國好似「霧裏看花」,他們認為中國有二萬億的外匯儲備,是「中國太富了」,可實際上,金融風暴後,中共「狂吞」美國國債,故意讓西方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增強,擺出中國能救助國際經濟的架勢,而掩蓋中國經濟嚴重依賴國際市場,美元堅挺才能「兼挺」危機中的中國經濟,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才不至於大幅度「縮水」。

西方似乎指望中國來救,而中國卻指望西方經濟趕快恢復起來,這也是中共為何處於「明知陷阱也得跳」的尷尬境地,實際上中國最希望美國經濟能通過這些國債而刺激起來的國家,因為它的經濟動力來自美國,來自西方。

不過,隨著美國經濟衰退,華府也已意識到,美國獨霸角色逐漸褪色的新經濟時代可能降臨。四月一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倫敦的G20高峰會召開前夕,雖稱美國不該錯失「帶領」世界走出這場經濟危機的「機遇」,但直言「來者不拒」式的美國經濟,不再是全球經濟成長的唯一火車頭。

「美元體制要發生根本變化,不僅僅需要經過一場經濟上的大變動,很可能還是政治甚至軍事上的大變動。」廖仕明認為,「終究在人類歷史上,經濟從來都不是單獨存在的一個孤立問題。」◇

本文轉自116期【新紀元週刊】(2009年4月No.2刊)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美國就業市場浮現回春端倪激勵美元續強
草庵居士:美國減稅法案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黃河清:中國,你的明天在哪里?(十九)
新台幣兌美元升1.09角 收33.711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