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隱藏極大的風險,也隱藏極大的機會,想成功與想失敗都成立,只是兩者各有不同的適用環境,既要想像成功,才有動機創業,也要分析失敗的可能與原因,才能避免失敗。
一個年輕人在我的部落格上留言:他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論,感到困擾,一種是華人首富李嘉誠的說法,凡事花百分之九十的力氣想失敗;另一種說法則是許多勵志老師的理論,要多想像成功,最後才能成功。
這是截然不同的說法,似乎都有道理,但又相互矛盾。到底是該想成功?還是想失敗?
看到這則留言,我感觸良多;因為有太多的讀者問過類似的問題,有必要一次徹底講清楚。
首先說明,這兩種說法都正確,但適用情境不相同。李嘉誠的說法是以一個企業家的角色,談論經營事業與投資事業。在進行投資規畫時,李先生強調要先想像失敗,假設他承受得起失敗、假設他有能力應付失敗、假設失敗不會讓他傷筋動骨,才會考慮投資。
這是在事前的風險評估上,他放大失敗的因子,以徹底了解失敗;能管理失敗,才能進一步享受成功。「諸葛一生惟謹慎」、「小心駛得萬年船」,都是李先生經營事業的名言。
至於所有的勵志書、勵志老師的說法:要想像成功,則通用於整體的人生態度,強調的是要正向思考、要樂觀看待一切,對未來要有信心。當我們樂觀的想像成功時,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會向成功邁進,最後成功的機率就會變大,就更容易成功。
這種「想像成功、邁向成功」的說法,是相對於悲觀與逆向思考。當人沉湎於哀傷與負面的情緒中,所有的狀況都是不利的,你無法用最好的自己,面對外在的變動,當然失敗與失手的機率就會提高。
想像成功,讓我們擁有最佳的心情、最佳的體能、最佳的鬥志,當然我們有機會獲得最佳的結果。
分辨成功與失敗間的衝突
結合李嘉誠和勵志書說法:李嘉誠的人生態度也是樂觀進取、想像成功、追逐成功的。但在進行新事業投資時,他會謹慎評估、設想失敗的可能和原因,並嚴密控管失敗,當他確定能有效管理失敗時才下手。這兩者完全不衝突,各有不同的適用前提及情境。
樂觀進取、正向思考、想像成功,是永恆的人生態度;而考慮失敗、計算失敗,只有在進行投資的精算時適用,就算當下精算失敗的可能,但其人生態度還是樂觀進取的。
應該這樣說:每一種理論、說法,都有其假設、前提與適用範圍。因此看到任何說法,不只吸收其結論,更要仔細了解其前提假設,才不致混用、誤用。有時候這些理論像法律,有的位階高、有些位階低,適用有先後、有主從、有大小,尤其當其有講法上的衝突時,就進一步分辨。
我最怕遇到愛讀書,但又消化不良的人,這種人把所有的知識都全盤接收;就算有所衝突,也不加分辨,結果不是用錯知識,就是自相矛盾。知道分辨成功與失敗的衝突,才是真正融會貫通的開始。
後記:
. 如果你現在一無所有,而想啟動創業,其實你不需要想失敗, 因為「Nothing to loose」
,此時你應想成功,這是你奮力一搏的動力。如果你現在已有家業,還要加碼投資,這時你應仔細想失敗, 因為你要為現在的團隊、家人負責,失敗會使他們一無所有, 你不能一意孤行。@
摘 自 《自慢3 以身相殉》 商周出版社 提供(//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