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百年地標:台中公園湖心亭

圖、文/伯壺

人氣 2570

身為台灣八景之一的湖心亭,除了是台中市民共同的記憶及代表地標外,也是台中市現存最早的日治時期古蹟。在民風純樸、觀念保守的30-60年代裡,台中公園往往是戀人最佳的約會場所。在日月湖中,一對對情侶或划著小船圍繞湖心亭談情說愛;或牽手沿湖散步,也是許多人成長過程的浪漫回憶之一。

日治時期親王「御休憩所」

台中市文史工作者林良哲表示,1908年建於公園池中的湖心亭,為雙併式頂涼亭,內為同一平台構造水上建物,屋頂尖端以四脊圓弧交叉為頂高設計之造型,並以45度 旋轉正方體建構而成。由於日治時代興建的台灣縱貫鐵路於該年四月完工在中部一帶會合,並於該年十月在台中公園舉辦「全通式」典禮,邀請載仁親王前來主持。 為了迎接親王的到來,台灣總督府特別在台中公園臨時興建一座「御休憩所」,但由於造型優美而得以永久保留,這就是湖心亭的由來。

起初作為日本皇族休憩所的湖心亭,由於門禁森嚴,一般民眾根本無法靠近。直到1914年才開放給市民參觀,湖心亭也開始在台中鄉親的心中生根,並進一步成為中台灣的熱門旅遊景點、台中市民心中的地標。

東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洪敏麟表示,建造已達百年的湖心亭,外觀曾有多次變動。根據考證,最初湖心亭的屋頂為方便施作的石綿瓦,在日治時期被指定為永久紀念物後,才改為金屬屋瓦。光復後的屋頂歷經多次修建,在1985年(民國74年)修繕時表面才漆以紅色油漆。據洪敏麟親眼所見,湖心亭在日治時期為銅瓦,因此經過古蹟修復委員會討論後,決定將湖心亭的屋頂恢復至日治時期的銅瓦。


台中公園湖心亭,19日舉辦修復完工揭匾典禮,屋頂不再是紅色,恢復至銅瓦時期的屋頂。

值得一提的是,整體構造以木材為主的湖心亭,本次修繕時特別加裝高科技的細水霧滅火設備,這是全台古蹟首例;另於修復期間並採以圍堰方式將湖水抽乾,以便進行水下結構診斷及修復,亦為全台第一座在水中修復的古蹟案例。


百年前載仁親王親手植栽的樟樹

走過歲月再現風華

在湖心亭最風光的年代時,日月湖邊總是有許多攝影師在那兒招攬遊客,為遊客留下美麗的倩影,而照片中的背景,經常就是以湖心亭為主。就連因休假時數過短而無法趕回家中的成功嶺大專兵,也往往選擇湖心亭作為休假的場所,流連忘返。

但 隨著時代變遷,台中市中心逐漸轉移後,台中公園繁華的景象也隨之日漸凋零。一對對情侶與一戶戶人家漫步於園中的景象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落魄的遊民與鶯鶯燕 燕穿梭其中,台中公園也因此常常成為治安的死角。雖然歷經多年改造,湖心亭已恢復了早期日式公園的外貌,但是要想挽回流失的商業機能,則仍有待政府機關與 社會大眾的共同努力。


湖心亭


湖心亭

為了讓湖心亭重現往日光輝,除了市警局在台中公園內設置派出所以改善治安外,建設處也在台中公園內加裝LED高燈,由電腦控制顏色變化時間。除了將台中公園的夜景妝點得更迷人外,休閒期間不想遠遊的市民,也可利用時間到台中公園散步,並欣賞夜景。


湖心亭


湖心亭

目前台中公園的LED燈有四十盞高燈,由電腦控制顏色變化的時間,映照在舊駐在所走道區;一百零七盞矮燈分散設置在湖邊倒映湖面。這些 LED燈景觀照明經市府向經濟部能源局爭取,獲得與工研院合作機會,引進最先進的LED燈光設計,設計與建置經費約一千萬元。


台中市知名地標台中公園,在公園內擁有百年歷史的湖心亭整建完成後,最近台中市政府又增添一百多盞高燈,一到夜晚湖心與光影印照,夜色迷人。(中央社)

建設處長王誕生並強調,這些LED燈是由設計美國紐約自由女神LED燈的設計師設計,這一百四十七盞電腦數位化的LED燈,加上湖心亭上的線燈與探照燈,多種燈光相互輝映,將把台中公園的夜裝扮得更加艷麗。像這幾年元宵燈會時,台中公園總是做為副燈區,也會配合節日再增加燈數。

湖心亭小檔案

台中公園建於西元1903年(明治36年),公園內最有名氣的「池亭」(現稱為湖心亭),則於西元1908年(明治41年)完工,係台灣總督府為了迎接前來主持「台灣縱貫線鐵路全通式」的日本載仁親王所興建的「御休憩所」。

西元1999年(民國88年)4月17日,湖心亭由台中市政府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範圍除了亭體之外,還包括公園內中山橋。西元2006年(民國95 年)台中市政府進行市定古蹟湖心亭及中山橋修復工程,在2007年(民國96年)10月完工,將湖心亭回復了原貌。◇


台中公園湖心亭百歲生日


台中市政府府徽介紹:設計理念是以台中市最具歷史文化代表性的「湖心亭」為主軸,重新賦予亮麗的色彩,並以簡潔流暢的線條來勾勒湖心亭的造形之美。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旅行趣】風車下的驚喜:愛上台灣王功的理由
越南富國大世界 充滿歐洲風情
越南最美度假島嶼 富國島南島的迷人之處
6個健康旅遊勝地 讓你度假時享受長壽療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