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生態受威脅 切薩皮克灣拒亞洲牡蠣

【大紀元4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楊飛編譯)經過5年的研究之後,美國陸軍工程兵團(the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馬里蘭州及維吉尼亞州官方在4月6日共同表示,因恐怕外來的貝殼類對脆弱的切薩皮克灣生態系統造成巨大威脅,所以決定不引進亞洲種的牡蠣。

取而代之的方案是,馬、維二州及聯邦政府將盡力支持恢復切薩皮克灣本地牡蠣的產量。但官方也同時表示,這項努力不但昂貴,而且不保證會獲得大面積的成功。

據漁民們表示,與本地產的牡蠣比較,亞洲牡蠣生長迅速,而且對疾病有極強的抵抗力。但存在的問題是,在引進外來品種的牡蠣開始在當地大量生產之後,將會如何影響本地的牡蠣?

誰也無法保證在引進亞洲品種牡蠣並大量生產之後,還能繼續維持無菌,而且部分的環境學家及聯邦的科學家擔心外來的牡蠣將取代本地的牡蠣,造成無法預測的生態危機。

環保團體也贊成4月7日的這個決定。

本地產的牡蠣目前仍然處於急迫的狀態。切薩皮克灣在北美印第安語的意思是「偉大的貝殼類海灣」,據估計牡蠣的數目在19世紀就已經減少了1%。由於過度捕捉、汙染、產地破壞、以及最近發生的疾病,牡蠣更遭到嚴重的威脅。

牡蠣被視為影響切薩皮克灣健康的主要物種,因為它就像是一個過濾器,能改善水的品質。

馬、維二州對提高牡蠣產量的不遺餘力更顯示出其成效。4月6日官方表示,水產業已經開始養殖本地的牡蠣,部分野生的牡蠣也顯現出對疾病的抵抗力增加了,在維州的兩條河流還建造了牡蠣礁。

維州自然資源部部長布萊恩特(L. Preston Bryant Jr.)估計,本地牡蠣恢復的工作要想有重大的進展必須要10年,每年需花費5千萬美元。馬州自然資源部部長約翰.葛裡芬(John R. Griffin)說,過去15年來每年平均花費了5百萬美元在這項工作上。

綜合起來,馬、維二州及聯邦政府今年將花費超過1千萬美元,而且這兩州還從經濟刺激基金中申請了數百萬美元。

布萊恩特說,目前這5年對亞洲牡蠣的研究已經花費約1千7百萬美元。


上圖是切薩皮克灣本地產的牡蠣,下圖是亞洲種的牡蠣。(網絡圖片)

據維州表示,過去6年來,亞洲種的牡蠣被養殖在維州海灣的支流中。過去3年來,每年都種植了約1百萬的牡蠣,今年6月1日起便可以收穫了。

布萊恩特表示,那些牡蠣養殖場對本地牡蠣的風險無足輕重,但是對亞洲牡蠣養殖的商業規模化則還未準備好。

對亞洲牡蠣的研究應該繼續,該研究的結果或者是對外來牡蠣完全關閉大門,或者是對將來引進外來品種門戶大開。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低渣食譜  牡蠣絲瓜烘蛋
馬州專責小組建議牡蠣養殖
澳紐省牡蠣養殖場遭病毒洪水雙重打擊
維州衛生部回收部分密州產牡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