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21日電)金融海嘯重擊信用評等公司名譽,新光金控風控長儲蓉今天說,信評是落後指標,這次金融風暴顯示信評機構對一籃子標的間的相互關係有低估之嫌,不能完全依賴信評進行投資決策。
信評業者表示,這次失敗經驗將化為改進的力量,將進行模型修改等,不過也提醒公司管理者應加強風控觀念,否則仍讓中層執行者有操控空間。
台灣金融研訓院今天與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台灣大學管理學院,舉辦「金融市場發展政策與國際會計準則」研討會,邀請產官學者與會,討論金融海嘯後的信用風險管理議題。
惠譽國際信用評等副總經理李信佳表示,假設A企業違約機率為1%,但若其他企業也發生問題,雖屬不同行業,也會影響到A企業,若將這些互相影響因素計算進來,A公司的違約機率可能成長數倍。
他表示,計算評等的模型裡,相互關係影響的變數被忽略,經過這次金融海嘯的失敗經驗,會進行模型修改。
中華信用評等公司金融服務評等部副總裁朱素徵表示,國內企業有幾個風控問題,一家企業中,業務與風控單位經常意見分歧,各單位各自為政也將使經營風險升高,例如業務單位的新業務不想讓風控單位知道,風控單位則過於高調,訂出的風險原則無法讓業務部門採納。
她表示,其他問題還包括例外管理太多,該停損沒停,以為有機會等市場反彈,這屬於賭博心態;此外,企業高層管理者若對風控管觀念不強,將給予中低層執行者操控的空間。
儲蓉則表示,金融商品本身無罪,無知與貪婪才是最大的風險,這波金融海嘯,最大的錯恐是投資者自己,不知道到底買了什麼,認為不光是散戶,連許多法人投資者也是一樣,強調投資務必瞭解交易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