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7日訊】(據中廣新聞陳楷報導)
「體育用品展專題一:買家一兼兩顧 雙展重疊衝人氣」
邁入第36屆的台北國際體育用品展,是外貿協會舉辦各項商展裡,歷史最悠久的展覽,隨著時空環境的變換,從早期的球類、溜冰鞋,到後來的直排輪、健身器材,參展廠商的主力產品,其實就是一頁頁台灣體育用品產業升級的紀錄。
外貿協會展覽業務副處長洪銘欽表示,民國80年代(西元1990年)初期的體育用品展,參展廠商大概都在一千個攤位左右,逐年成長,今年預估將使用1520個攤位,雖然受到大環境不景氣影響,比起去年少了62攤,但是參展廠商家數仍然繼續成長到307家,去年吸引超過兩千六百位買主看展,比起前年兩千位多了三成,今年預先登記的買主已經有1130位,跟去年人氣相當,洪銘欽樂觀認為,今年來台灣的外國買主也可以達到兩千六百人,「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之下,我們認為如果能夠有2600名跟去年一樣的(買主),這個展覽應該算是非常成功。」
台灣區體育用品工會理事長吳日盛表示,去年買主人數打破歷年紀錄,是因為南港展覽館開幕,體育用品展跟自行車展同步在台北舉行,「去年我們南港剛開幕,種種都是初創,很多客戶跟我們說他們跑錯場地,對我們來說,不管有沒有跑錯場地,都是對展覽有好處的,因為我們藉由這兩個展覽吸收到的客戶會更多。」
吳日盛表示,歐美的體育用品、自行車跟醫療健身器材的採購廠商其實某種程度是重疊的,如果能夠進一步跟醫療器材展結合,更能夠擴大買氣,「這兩個展湊在一起,雙方都有利。賣方可以吸收到更多買家來看展,以前看自行車展的人,他沒有來看體育用品展,看體育用品展的人,沒有辦法看自行車展,上一次去年開始,兩個展可以同時看,如果能夠再把相關的醫療器材也掛進來,可以促銷更多買主來台灣參展,但是我們也要考量我們的設備跟位置夠不夠,這可能是短暫時期必須考量的。」
洪銘欽表示,目前南港跟世貿兩邊各自策劃各自的檔期,今年雖然希望兩個展覽繼續同步,但協調之下只能重疊兩天,吳日盛建議,未來南港跟世貿中心的攤位最好相互協調分配,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慕尼黑ESPORT運動用品展已經受到景氣規模縮水,如果台北TAISPO還可以維持一樣的規模,已經是難能可貴。台灣目前有五個展覽被世界展覽聯盟認可達到國際商展的等級,自行車展是其中之一,世界展覽聯盟的主席也會來看TAISPO,如果體育用品展也能夠順勢得到認證,對參展廠商當然是加分。洪銘欽也表示,體育用品展已經慢慢吸引到全球通路商,「比較有名的一些全球的通路商,球類、健身器材、滑雪、各式各樣的產品跟自行車,都有在行銷,他們也都有登錄,都會來。」
生產健身器材的期美科技總經理吳木全表示,台灣的體育用品廠商從慕尼黑ESPORT轉到新加坡,又從新加坡轉到台灣,現在後面的大陸也積極想要爭取TAISPO的地位,「我們應該多多表現創新這一塊,有更好的議題,讓大陸這邊的製造能夠結合。TAISPO應該對技術面、功能面開發的創新功能多多提倡,讓全世界的人到台灣可以買到真正好的運動器材。」
台北國際體育用品展將在三月十七號到二十號,在世貿中心一樓及二樓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