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灣小吃:
活了三十多歲才發現,原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工作賺錢已經不易,更少有閒暇時間去做「份外」的事情,本來不想再花費時間發表這些照片,但有好友和讀者催看,而且今天在台灣蘋果日報看到趙少康談台灣的可愛,讓我激發出動力,再把一些去年底遊台灣的照片整理出來給大家看看。
作為在地台灣人,趙少康在文章中才發現:「用心觀察,發現台灣真的很不錯,全世界還真沒幾個地方能跟台灣比」。 而作為一個去過台灣又有在大陸和海外生活經驗的人來說,對趙少康的這種坐享天賜之福但又「後知後覺」的矯情,簡直就有了幾分嫉妒之意。
趙少康在文章中談到了許多台灣的美食小吃,這些也是我這個大陸客遊台灣後留下印象最深的事物。
早就耳聞許多關於台灣小吃的「傳說」,因此,一到台北完成工作後就直奔了「士林夜市」,這是在夜市入口的第一攤。賣蚵仔煎的大哥看起來很精幹,手腳麻利,鍋台爐灶也收拾得很乾淨。幾乎每個台灣夜市都可以找到賣蚵仔煎的攤位。
試吃之下感覺味道很特殊,由於蚵仔特殊的味道與口感,可能會讓一些人感覺無法下嚥。除了蚵仔煎之外,還有蝦仁煎、花枝煎這兩種口味,因此饕客可有不同的口味選擇。這應該就是台灣傳承至今的「古早味」。
士林夜市是個規劃出來的小吃街,許多小吃攤會經營到相當晚,幾乎能想到的台灣小吃在這裡都能看到。珍珠奶茶、甜不辣、碗粿、麵線糊、生煎包、蚵仔煎、肉粽、蔥油餅、臭豆腐、炸雞排……光顧吃了,忘了照照片。
這是台南安平老街的一間小吃店,已經開闢為小吃文化館。由於台灣「民間社會」的形態沒有遭到破壞,因此小吃傳統能被完好的保留,而台南市是全島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文化重鎮。聽陪同的台灣朋友介紹,在台灣,從事小吃業者往往是家族經營,收入不菲,因此在台灣,小吃行業是一個重要的創業手段。
台灣最早開發的台南市是全島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文化重鎮,小吃與歷史古蹟搭配的主題旅遊已成該市重要的觀光資源。
不少台灣的小吃產業已經走上企業化,雖然產品技術含量不高,但隨著小吃業的發達和悠久的歷史典故,形成了濃厚的小吃文化,帶動產業鏈條的興盛,讓台灣小吃的企業化經營成為可能。再有就是從事小吃行業的人員素質普遍不低,聽朋友介紹,不少台灣的博士碩士畢業後都從事小吃行業,為自己未來的事業賺出第一桶金,有的就沉澱下來發揚光大這些庶民美食。
在台灣的時候就在思考一個問題,相對於中國大陸來說,為何小吃業能在台灣如此興盛?
台灣小吃業者有路邊攤和店面經營,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大陸隨外省人移民帶入台灣,並在台灣加工進化,品種多到令人眼花撩亂,但關鍵還是好吃又便宜,而且不少小吃品種都有百年以上歷史,世代相傳正宗地道,很好的秉承了傳統特色。
由於台灣土地房屋私有,許多業者都是在自家樓下或前廳開店,成本不高,小吃雖然價格低廉,但小吃店主的收入卻不可小覷,他們其中很多成了千萬富翁。不少小吃店的接班人在接受高等教育後,常常仍能繼承家業,固守各自的傳統與規矩,台灣小吃店因而得以代代興盛,已經形成頗具影響力的「民間社會」,與政府形成共生關係,不少縣市政府制定政策推動小吃業的發展並建立自主管理的模式。
對於大陸來講,由於社會控制的殘酷性,而無法形成強大的「民間社會」讓小吃行業落地生根,因此現在在大陸已經很難見到正宗的吃食了,雖然不時有一些新潮的噱頭,但相對於台灣如此完整規模的小吃文化,則大大遜色了。
***********************************
2.不讓遊台大陸客去的地方──台北忠烈祠
最近的大陸客遊台又成為兩岸之間的熱鬧話題,不少媒體正在熱炒兩岸政府間的談判和交易,但大陸客遊台灣的真實情況則少有媒體報導。
在台北故宮遇上兩位隨團遊台灣的大陸老鄉,打聽情況之下才瞭解了一些真實情況。一般遊台灣的大陸團都是十天期環島一週(好像最近有15天的團),一萬多人民幣,遊台過程中不能單獨行動,而且由於時間短促幾乎每天都在跑路和住旅店。在故宮參觀的大陸客幾乎是小跑著去看展品,因為時間有限旅遊車就在外面等。這樣的遊台方式根本無法讓大陸客充分體會台灣的人文社會,這相當於兩岸政府合謀把大陸客當凱子削了。而且大陸客遊台景點也被刻意安排,像台北的中正紀念堂和忠烈祠都被列為大陸客遊台的禁地。
這就是台北的圓山忠烈祠,又名國民革命忠烈祠:位於台北市圓山,一般習稱圓山忠烈祠,入祀烈士經中華民國國防部造冊報請總統明令行之。該祠奉祀殉職官兵共卅九萬餘人。
圓山忠烈祠鄰近圓山大飯店,祠內由三軍儀隊擔任禮兵駐守,儀隊交接儀式,操槍動作大約四十分鐘,成為台北特別的觀光景點。
忠烈祠大殿全景。主建築仿北京故宮太和殿,外表是紫紅色高大宮牆,壯麗宏偉,象徵著烈士們成仁取義。建於公元一九六九年
這些鞠躬的日本人大多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也許他們是來向當年的對手表達敬意。在向忠烈祠的工作人員詢問之下得知,來參觀忠烈祠的遊客中竟然有60%以上是日本人,其次是台灣人,大陸人很少看到。
據1942年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當時中國大陸已有六百多縣市設立忠烈祠,多由舊日關帝廟、武侯祠、城隍廟等改建,附加祭祀。至於「首都忠烈祠」則因對日抗戰,甚至直至國民政府遷台以前,始終無法建成。49年後大陸的忠烈祠則都被中共搗毀,在大陸鮮為人知的南嶽忠烈祠也在1953年到1956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人民政府下令鑿毀。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又將幾乎所有的中華民國烈士墓挖掘殆盡,骨灰拋撒。1984年,胡耀邦曾到南嶽忠烈祠瞻仰。87年為統戰台灣,中共政協提出修復意見。南嶽忠烈祠方獲得有效保護,修復了部分墓地,並用複製品或後人的新作代替了被毀的題刻。
南嶽忠烈祠
衡山香爐峰 南嶽忠烈祠
————大陸鮮有人知的抗日陣亡將士陵園
阿波羅網站首發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