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梅蓀:提升公民意識 倡導民主法治(下)

——紫陽四週年祭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月21日訊】重溫紫陽的憂患

在會客室,我見到李欲曉(新華社原副社長李普之女)。2004年夏,她曾來紫陽家探訪,孤寂中的紫陽和她暢談兩個多小時,內容涉及我國政治經濟改革問題,要點如下:

——我國的一黨專政是歷史形成的。共產黨認為打天下就得坐天下,百姓也認可這個傳統。問題在於,共產黨控制全國所有的資源,搞市場經濟,缺少監督制衡機制,就必然會產生腐敗,有權勢的人必然會利用其對資源的控制權,把社會財富變成自己的私有財產,形成更大的既得利益集團。

——在一黨專政下搞商品經濟,肯定要產生腐敗。但是像我國這樣,腐敗的面這樣廣,腐敗的速度這樣快,腐敗的程度這樣嚴重,這在全世界都少見。印尼蘇哈托軍人政權很腐敗,他那一家人很厲害,但是和我國相比,由於其軍人政權沒有掌握國家的全部資源,不至於像我國這樣,腐敗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每個角落。我國現在搞的是最壞的資本主義!

——不知道胡溫他們對政治體制改革怎麼想,即使他們有想法,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也很難,要得罪那麼多既得利益者,很難。

——戊戌變法只是局部的改良而已,比起後來的晚清新政差遠了,但慈禧仍不能接受而鎮壓了。八國聯軍打到北京,她知道政權已經爛得無法維持,就搞新政。可是為時已晚,新政推不動,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了。

在2004年10月17日紫陽85歲生日前夕,李欲曉把這次談話寫成《叩訪富強胡同六號》,在朋友圈子裡傳閱。三個月後,紫陽去世,此文被署以「無名氏」廣為流傳,成為紫陽下台以後對我國時局看法的最有份量的訪談文。


左起,李欲曉、蔣彥永、吳青。


理直氣壯行使公民權利

李欲曉說,原先把監控看得很恐怖,是因內心的怯懦,她沒能早一點來看望紫陽老人,沒能和老人多交談幾次,失去了給老人更多慰籍的機會,這是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自從恢復和紫陽家的交往以後,她更清醒地認識到,提升公民意識在於每個人自己。

她說,在每個紀念日都會來祭奠紫陽,常常會在胡同口看到便衣警察或者其他人員,曾經多次受到阻礙。有一次大概是清明節,便衣人員問:「你去哪兒?」她反問道:「我在胡同裡走,有什麼錯嗎?」對方語塞了。她繼續反問:「你是誰?我有什麼必要告訴你我去哪裏?」李欲曉說:「那些人也是奉命行事,他們也不敢太過分地違法干涉公民的自由。我合法地行使自己的公民權,理直氣壯,坦坦蕩蕩。」她感到,近年來警方的法律意識也在增強,對紫陽家訪客的限制逐步放寬,是個進步。

為「六四」正名 糾正紫陽冤案

紫陽因「六四」天安門事件下台,當局至今不敢正視現實,不肯正確評價其功過是非。李欲曉說:「在『六四』事件中,紫陽與其他領導人的根本分歧是,要在民主和法治的軌道上解決矛盾,還是要用專制武力對付人民。」

下午4時許,蔣彥永(77歲,解放軍301醫院原外科主任、將軍級文職軍醫)和吳青(北京市海淀區人大代表、作家冰心之女)等數人,來到紫陽書房。蔣彥永緊緊握著難屬徐玨的手,表示安慰。1989年6月3日晚上,蔣彥永等醫務人員連夜搶救被戒嚴部隊開槍打傷的89位市民,其中7位因傷勢過重而罹難。2004年「六四」15週年時,蔣彥永上書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揭露血案真相,要求為「六四」正名。

2008年2月底,丁子霖等125名難屬聯名上書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要求按照民主與法律程序解決「六四」問題,糾正趙紫陽冤案。1995年以來,難屬們每年上書「兩會」,均杳無音信。1


蔣彥永在紫陽書房簽名,左為吳青。


老鄰居祭奠次日被警方傳喚

本係列文上篇提到,清早站在紫陽家門外祭奠的老鄰居張鴻彬。我一直未見其進入院中,後來獲悉他要進院,卻被身著便衣的東華門派出所陳副所長反覆勸阻而未能進入,在門外近兩個小時。

次日(18日)張鴻彬被傳喚到派出所,警方要其交代到紫陽家的動機、目的、同夥等等。他都坦然而如實回答,警方作了詢問筆錄在案。


便衣警察在趙紫陽家門口勸說老鄰居張鴻彬回家去。右圖,張鴻彬胸前捧著的紫陽像和訃告。

民主和法治是治國之本

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經濟體制改革突飛猛進,政治體制改革卻遲遲未能起步,成了頗足改革,致使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被各種強大的利益集團瓜分;貧富差距加大,弱勢群體的權益無法保障;民怨沸騰,民間維權抗暴事件此起彼伏,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公民的人身自由被任意踐踏;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形同虛設。

公民的人身自由是憲法賦予的基本權利,那些用專政手段對付上訪民眾和維權人士的警察,根本沒有把公民權當回事,動輒進行傳喚、監控、拘禁、勞教、勞改,剝奪公民的人身自由,是嚴重的執法犯法行為。

實際上,法律是公民保護自身利益,約束統治者的武器,而不是統治者奴役人民的工具。憲法的權威,關鍵在於政府是否遵守它、服從它。

1989年以來,我國的腐敗蔓延,法治虛無,改革的初衷與結果背離,如果沒有憲政民主政治,我國的現代化只能是空想,甚至走向險境。

政治改革與經濟改革並存,民主與法治同在。法治是制衡權力過度使用的唯一辦法,在普世價值日益深入人心的今日,只有以憲政民主和法治來解決社會矛盾,才能走向科學發展與和諧社會,以順應歷史潮流,走出困境,告慰紫陽的英靈。

(本係列三篇文章完稿於2009年2月2日,正月初八;修訂2月14日)
轉載《新世紀》(//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俞梅蓀:失地農民浴血抗爭 汕尾電廠陷入危機
俞梅蓀:漫天大雪祭英靈
俞梅蓀:林昭就義四十週年祭 北大反右危害今猶在
俞梅蓀:雖逝猶生  永垂青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