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黨五千萬 中共牛年難熬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導)2月19日,在大紀元網站上公開聲明退出中共及其相關組織的三退人數突破五千萬。這是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標誌著持續不斷的退黨潮進入了幾何放量增長的新時期。為聲援五千萬三退潮(退黨團隊),全球很多地方舉辦了集會和遊行。


2月15日香港退黨遊行途中(大紀元)


四個退黨小故事

上海前師鄭恩寵在香港退黨集合的連線發言中,講述了過年前後他所親身經歷的四件小事。王富珍不滿上海政府非法強拆她的房子,在大紀元網上用真名退黨後,政府給她和另外四個親戚的拆遷補償費反而提高了600萬,「現在看來,不是中共黨員害怕退黨遭到報復,而是中共害怕黨員一個個、一批批地退出」。一位79歲的中共老黨員最近決定放棄在國內優厚的離休幹部待遇,到國外定居,徹底遠離共產黨。

訪民嚴芬蘭因當局剝奪她的控告權而寫信給胡錦濤,宣佈真名退黨。還有位50多歲的黨員,幾年來都不參加黨組活動了,而所在黨組織卻一直謊報材料,說他家庭困難可免繳黨費。過年前黨組織要給他發錢,他不但拒絕了,反而化名在大紀元退了黨。

鄭恩寵評論說,這些故事雖小但反映了人心向背,現在真名退黨的人越來越多了,說明人們膽氣足了,連素來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也用實際行動加入三退熱潮。比如前不久奧巴馬總統就職演講中,談到美國人民如何抵制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中共在翻譯時歪曲原意,但年輕人懂英文,他們就把奧巴馬的全文翻譯版自告奮勇的在大街小巷散發,並主動幫中老年人安裝突破網絡封鎖的自由門軟件,整個社會出現了這麼一個趨勢。


2月15日香港退黨遊行途中(大紀元)


2月15日,香港退黨服務中心等團體舉行聲援5千萬勇士退出中共的集會及遊行,呼籲各界人士傳《九評》,促三退,爭當福音天使。(攝影:李愿/大紀元)

公開中共罪行真相是最佳辦法

在香港退黨集會上,歐洲委員會議院大會政治事務委員會主席林德布拉德(Göran Lindblad)的發言也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中共態度的變化。他說過去中共利用各國的孔子學院在西方搞紅色滲透,以此作為宣傳中心及特務中心,但目前歐洲很多國家都對中共提高了警覺,中共政權所剩下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他準備今年4月或6月在歐洲召開一個有關中國政治狀況的聽證會,讓中共也參加,他相信,公開的討論和公開的三退,都會加速這個可怕政權的覆滅,因為中共是怕曝光的,將共產黨從過去到現在所持續犯下的罪惡公諸於世,將真相公開化與透明化,是推翻這個政權的唯一辦法。

高精度圖片
美國政府承認全球退黨服務中心出具的三退證書,作為民眾申請移民、入籍、或找工作的背景調查所用。(大紀元)

前不久全球退黨服務中心應民眾要求,新增了一項出具正式三退證書的服務。具有法律效應的三退證書,受到美國移民局官員、人權律師和廣大民眾三方的喜愛,這使三退效應在海外更加正規化、官方化。據美國法律規定,凡是加入過納粹、共產黨這樣組織的人,是沒有資格進入美國領土的。但由於中共占據中國,把全中國人民都當成了它的人質,這令美國移民局很為難。

但自從三退活動開展以來,越來越多的民眾自發的把退黨聲明拿來作為自己唾棄中共的證據。於是具有法律效應的三退證書成了海外中國人表明身份的一種重要文件,同時也是自我精神覺醒的絕佳紀念品。正如海外過渡政府所稱的那樣,只有真正的三退人士,才能成為未來中國的治國人才,一個沒有共產黨的中國正在人們心中迅速發展。

平均每月有100萬民眾三退(黨團隊)

明慧網上每天都有大量大陸民眾三退的故事。根據大紀元退黨網站的三退數據顯示,目前平均每月就有100萬民眾三退。許多退黨義工表示,如今勸三退比過去容易了,有的時候,甚至只說一句話,對方就同意退,因為整個大環境變了,大陸老百姓很多人都聽說過《九評》、聽說過「天滅中共,退黨保平安」的流行語。

據退黨義工介紹,現在不但底層民眾三退容易,連大陸受益階層也容易了。上週末在香港五千萬退黨遊行的途中,退黨義工廖阿姨就勸退了11位來自大陸的遊客。「退黨都5千萬了,你們還等什麼?哪有鐵打的江山萬年?趕快化名退了,反正什麼都不損失,還給你一個好的未來。共產黨已經爛透了,進去一個爛一個。」結果那四位大陸黨員就同意用化名退黨了。


2月14日星期六﹐北加州退黨服務中心在舊金山花園角舉行集會﹐聲援五千万中國大陸勇士退出中共。(攝影﹕周容/大紀元)

當年東歐各國共產黨解體時,蘇聯的退黨比例是22%、東德是8.3%、匈牙利15%。中共自己承認,2009年是群體事件高發年份,各種社會矛盾一觸即發。無論是西藏問題50週年、六四20週年,還是法輪功問題10週年,加上中國經濟危機以及數千萬失業人口,中共牛年難熬。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藏頭詩:退黨大潮
港5000萬退黨遊行 一義工勸退11人
王子亦 : 解體中共,再造中華
每日退黨團隊聲明精選(2009/02/16)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