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宇編譯報導)西方人對於中國環境問題的認識,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是個純粹的環境破壞者:中國是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大規模的工業污染使其成為無與倫比的污染源。另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在綠色環保方面已經開始採取措施,紅色中國決定要變綠了。紅色中國會變綠嗎?還是只能充當世界頭號工業污染國?拉森(Christina Larson)在《外交政策》雜誌撰文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解析。
「中國急於變綠嗎」?
拉森發現有一個非常令人困惑的現象:當你身在灰濛濛的北京,卻發現好多國外媒體的頭條新聞宣稱中國在迅速成為地球上最綠的地方。可是身在北京,卻很難看到地平線。美國駐華使館的日常空氣污染指數,通常在「危險」和「非常危險」兩個狀態之間輪轉。著名的環保主義者馬軍說,他的妻子認為他到室外慢跑是瘋了。另一名環保主義者文波說:「國外觀察家眼中『綠色』的涵義和中國當地居民所感受到的『綠色』有很大的區別。」
快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已經給中國的空氣,水和土壤帶來嚴重的惡果。根據環境保護部門的最新數據,中國的主要河流有一半不適合飲用和農業灌溉。世界銀行報告中國每年有75萬人因空氣和水污染而夭折。2006年,福布斯發現世界十大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全部在中國。
底線:中國有可能會邁出綠色步伐,但是起步太晚。而且與西方環境保護歷史相反,中國把重點放在能源的轉向而非污染問題本身,設立的目標包括:到2020年至少採用15%的可再生能源,5年內單位GDP的能源消耗減少20%。但這些措施仍然不可能讓中國變得比西方國家更環保——特別是因為它在未來仍然面對巨大和昂貴的污染問題。
替代能源:中國比美國超前嗎?
最近在內蒙古建造風力發電場和在天津開設太陽能電池板廠,給人的印象好像中國不僅接受了可替代能源,而且快要成為世界領先者一樣。
大多數專家奚落任何國家都可「領先」之說。美國可再生能源協會中美計劃專家克羅寧(Tim Cronin)說:「很難說,中國在很多事情上在上升,但美國在許多技術上有優勢,在金融和項目管理上也更專業。」而「替代能源」涉及的範圍很廣,從發電到建築到交通,很難想像只有單個的贏家。這不像探索太空競賽,誰先把人送上月球誰就是贏家。
而且,中國生產綠色技術產品並不意味著它一定使用它。事實上,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90%出口。可再生能源也只佔其總電力的9%。也許有一天中國將成為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的世界工廠,儘管它很難開創一個綠色技術的國內市場。
一黨專制更有效率嗎?
弗裡德曼(Thomas Friedman)曾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讚許中共一黨專制的上行下效更有效率。果真如此嗎?
拉爾森指出,從外面看起來,北京自上而下的制度似乎有效。但在中國流傳一個笑話:北京政權唯一有效實施的政策是一胎化政策。事實上,中國的所有規則並非都來自中央,即使來自中央,他們也並不總是遵守。
這一點在西部各省尤其明顯,地方官員有驚人的自主權,他們往往根據自己的利益和時間表來安排經營。比如關於禁用塑料購物袋的禁令,在北京效果不錯,但到達哈爾濱和其它地方就經過了很長時間,在遙遠的西部蘭州,人們對此聞所未聞。
在替代能源方面,中國的政治制度,由一小組官員設立目標,政府刺激資金可以直接選擇綠色企業。但當一個項目運作起來之後,控制權必須分散。中國的雄心和項目確實看起來很大,但它實現這些的能力——包括監督、問責制以及適當的市場信號仍然不成熟。
引人注目的數字背後,隱藏著真正的缺陷。例如,綠色製造業的誘惑使各地都想通過綠色企業獲取政府資金。現在,國務院為抑制過熱的太陽能部門不得不下令關閉工廠。正在建設的風電場,20%的裝機量尚未連接到電力網,一方面由於技術失誤;另一方面已建立風電場的各能源供應商通過政治手段阻止新的競爭對手。
事實上,大量的煤炭及其廉價開採是另一個障礙。據綠色和平組織中國分部的分析,中國十大電力公司只有一家有望實現替代能源的目標。該組織的氣候和能源活動家楊愛倫說:「這個問題很簡單。電力公司用煤更有利可圖。」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