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徐傑多倫多報道)加拿大學習理事會最新報告指出,孩子功課只有在恰當和適量分配的情況下,才有積極有效作用。專家建議家長,不要讓功課給孩子造成過度的壓力,注意與學校和老師溝通,培養和訓練孩子的學習技能,給予指導性建議和鼓勵,不要代做功課或直接給答案。家長對孩子功課參與情況,應根據年級和孩子個人情況而定。
功課要適度 不要造成學業壓力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學業優異,以便以後能進入最好的大學深造。因此,大多數家長鼓勵孩子多做功課,越多越好,而忽視了孩子的學業壓力。
加拿大學習理事會(Canadian Council on Learning – CCL)報告的數據顯示,功課量多並不意味著對孩子學業更有幫助;功課對上高中的孩子的學業有較大幫助,相反對上小學的孩子的學業幫助不大。
許多功課專家建議,使用「10分鐘原則」來計算年級功課時間。一年級學生的功課時間不超過10(即1×10)分鐘;四年級學生的功課時間不超過40分鐘(即4×10);以此類推,高中學生的功課時間最多不超過2個小時。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 )2006年的功課教育研究報告指出,每天超過2個小時的功課並不意味著能取得較高的學業成績。
多倫多教育局規定,幼兒園的學生不應該派發功課,1至6年級學生的功課應該以閱讀和家庭遊戲活動為主,7至8年級學生的功課每天不超過1個小時,9至12年級學生的功課每天不超過2個小時。節假日不得做功課。
功課壓力 家長和學校應溝通
當孩子的功課壓力太大時,研究人員指出,父母的言行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建議,在上述情況下,父母要降低要求和期望值,不要加重孩子的學業任務,注意減輕孩子的壓力,比如給予孩子好的建議、提示和鼓勵。
「一般情況下,家長不要過多的干預學校老師派發的功課,應該尊重學校的安排。」 安省教育學院(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教授卡梅倫(Linda Cameron)說,「有些老師在制定計畫時,或許忽視了功課的負面影響,比如給孩子造成了過多的壓力。這時,家長最好的做法是,約見老師,表達意見。」
卡梅倫建議,家長應該當好孩子的良師益友,知道怎樣幫助孩子的功課 – 不多不少,恰到好處。當孩子過於緊張時,家長應該學會減輕孩子的學業壓力,比如及時向學校和老師溝通。
在卡爾加里大學任教的家庭教育家阿諾爾(Judy Arnall)則有不同的建議。她認為,家長有權決定孩子做什麼樣的功課,甚至可以拒絕學校給孩子派發的功課。
阿諾爾曾經要求學校給她15歲的女兒免除功課,但遭到校方拒絕。阿諾爾隨後選擇了讓女兒退學的極端做法。她說,「如果孩子要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家長必須做出決定。」
根據阿諾爾的介紹,她的女兒參加了許多俱樂部和義務工作,並在寫一部小說。退學後,為了掌控自己的時間和不耽誤學業,她的女兒現在就讀在線高中(Online High School Education)。
不過,卡梅倫並不支持上述極端做法,認為家長和校方的緊張氣氛和混合信息不利於孩子的學業和成長。她建議,家長和學校應該進行溝通,最好達成一個妥協的解決辦法。
提高孩子學習技能 避免代做
專家指出,幫助孩子功課和應對「功課困境」的一個長期有效的方法是,家長平時(比如每天)花一定的時間培養和訓練孩子的學習技能,例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和做智力遊戲。
幾乎每一個家長都會遇到孩子的「功課困境」。家長應該怎樣幫助,或給予多少幫助,使得孩子既不會變懶並養成依賴的習慣,又不會厭學。
專家和研究人員指出,在遇到「功課困境」時,家長要當機立斷,知道怎樣讓孩子盡快走出窘地,比如給予快速建議、提示和捷徑。
舉例來說,現在已經是晚上10點半,是睡覺的時間。可是你10歲的孩子還在寫字桌前著急和發氣,因為,明天到期的作文才寫到一半。
作為孩子的家長,你該怎末辦?讓孩子睡覺,明天交上沒寫完的作文,還是代孩子寫完作文,讓他明天可以交差。
在遇到上述「功課困境」時,卡梅倫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提示和建議、參考書、更多的提示和建議、甚至答案的捷徑。但是,她強調,家長不要直接給出答案,更不能 「幫」孩子代做功課。
「孩子做功課,就像學習寫字,家長可以給予的最大捷徑(幫助)是手把手的教習;但是,不要拿著筆代替孩子寫。」卡梅倫說,「那樣,孩子的功課就失去意義。」
在不能如期完成功課的情況下,卡梅倫建議,家長應該讓孩子向學校交出沒有完成的功課。但是,她同時指出,家長應該向老師解釋原因,這樣可以避免孩子產生害怕的心理而厭學。
卡梅倫說,「當我的孩子不能完成功課時,我寫信告訴學校,我們(家長和孩子)花了太多的時間,仍然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功課。」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助理教授潘拓爾(Erika Patall)也建議,在孩子不能完成功課的情況下,家長不要為了孩子完成功課而幫孩子代做,她認為讓孩子向學校交出沒有做完的功課是比較好的選擇。
但是,有2個孩子的多倫多的張先生並不主張讓孩子交出沒有做完的作業。「那種做法只會讓孩子更加擔心。」 他說,「我的經驗告訴我,最好的做法是幫助孩子做完功課。在時間有限的『困境』情況下,我會告訴孩子答案,但給孩子作出解釋:為什麼答案是那樣。」
對孩子功課參與 視年級和學習情況而定
卡梅倫在2008年進行的一項有關功課的主要研究報告中指出,家長對功課的參與程度跟孩子的學習年級有關係。孩子在6年級及以下的功課比較輕鬆,家長一般不參與為好。6年級以上的學生的功課較重,家長可以根據情況參與。
根據對美國和加拿大34個功課研究報告的分析結果,潘拓爾指出,家長的參與有助於上小學的孩子,因為這對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很有幫助。
對於上初中的孩子,潘拓爾認為,家長的參與對孩子的學習發展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會起妨礙作用。對於高中的孩子,潘拓爾指出,家長的專業技能知識對孩子的學習有較大的幫助作用。
潘拓爾指出,家長給孩子的最大幫助是從小開始就制定明確的規則:何時何地完成功課。她說,「每天都要盡可能的給孩子計畫完成功課的具體過程,越具體越好。」
根據多倫多的張先生的經驗,家長對功課的參與情況與孩子的個人學習情況有關係。張先生說,他的女兒上課認真,學習努力,對女兒的功課,他幾乎沒有花什麼精力和時間;而他正在讀3年級的兒子的情況卻相反,由於學習不努力和聽課不專心,張先生每天要花不少時間(有時2個小時)幫助兒子的功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