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朱孝貞台灣台北報導)1部記錄國家文藝獎、7座金馬獎最佳錄音獎得主杜篤之的37年電影路的「聲色盒子」,3日新書發表會。這本書詳述數10年來台灣由土法煉鋼而終至與世界接軌的錄音技術演進、知名電影在音效上碰到的困難與解決辦法。且第1次得以深探台灣電影中的聲音奧祕,並從音效的角度,瞭解台灣新電影的發展史。
一個電影音效師的生活型態是不同於一般的人,有時3天不能回家,有時卻可奢侈的在墳場聽吳念真講故事。為了拍片,還可免費到世界各國居住一段時間。其中有苦有樂。
1972年18歲的杜篤之由外行人踏進中影的培訓班,曾經為了把工作做好3天沒回家。他是一個把吃苦當吃補的肯幹實幹型的音效師。一路走來無論碰到什麼困難,他都以開朗樂觀態度迎刃而解。他說,面對導演的嚴格要求,有時甚至是吹毛求疵,他都視為合理。不但如此,還自我督促,要比導演想的更多更快,做到讓導演滿意。一路走來經過了37年,由沒沒無聞的小夥子到國家文藝獎、7座金馬獎最佳錄音獎、第54屆坎城影展高等技術大獎等獎的得主。法國南特影展還舉辦了杜篤之個人回顧展。
導演侯孝賢說,杜篤之睡到半夜,聽到風雨交加的聲音,會爬起來將這難得的音效錄下的一個音癡,他的成功不是偶然;台灣電影有今天的成就,是有一群像杜篤之對電影有熱情,堅定理念的人。
杜篤之表示,他感念侯孝賢相贈1套100多萬的設備,他用那套設備經營事業並照侯導意思成立工作室培育後進。並堅持不去大陸,留在台灣幫助台灣電影發展,現在每年暑假,都有電影科系的學生到他工作室免費實習。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