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20日報導】(中央社哥本哈根19日路透電)經過兩週談判,從幾近破裂局面到今天勉強達成的聯合國氣候協議,凸顯了談判過程依靠共識的脆弱性,可能也顯示聯合國的角色遭到削弱。
主要談判在大約30國之間進行,最大的突破僅涉及5國,包括美國、中國、巴西、南非和印度。
最後達成的協議不具法律約束力,並且讓各國自由選擇是否參與,這種作法背離了聯合國氣候公約的本意。
「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 Institute)氣候和能源計畫主任摩根(Jennifer Morgan)女士表示:「我不認為這是聯合國氣候角色的終結,但其中存在一種新模式。」
摩根「絕對」支持各國元首的角色。世界領袖在最後幾天出席會議,美國總統奧巴馬是打破僵局的重要推手。
她說:「我認為那就是這次會議的特色。各國元首前來與會,達成一項不受聯合國進程限制的協議。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仍有許多角色要履行。」
她又說:「聯合國氣候變遷秘書處將協助監測開發中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這是此次聯合國會議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聯合國的決議必須獲得全體共識,這項規則可能破壞7日至18日的哥本哈根會議,尤其開發中國家堅持任何草案必須經過全體會議193國的討論。
消息人士指出,主辦國不願這樣做,擔心由全體起草一項草案費時過長,會在緊張的對峙中損失談判的時間。昨夜的全體會議凸顯了達成一致共識的困難。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的直接介入,挽救了「哥本哈根協定」(Copenhagen Accord)。潘基文出面與不願簽署的國家,包括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等國斡旋。
哥本哈根協定支持在2020年之前,每年提供開發中國家1000億美元對抗氣候變遷的「目標」,並且認知限制暖化幅度不得高出攝氏2度的科學觀點的重要性。然而協定並未設定減排目標,也沒有承諾所有國家將來都會簽署「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的後續協定。(譯者:中央社盧映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