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家庭如何看孩子的零花錢?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2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安倪澳洲悉尼報導)澳洲統計局最新數字顯示,澳洲兒童每週零花錢已達到2千萬元。相比較前幾代人,儘管孩子們手中零用錢增加,但他們承擔的家務活比所期望的要少得多。專家認為,是否應給孩子零花錢、如何給,取決於父母自身的價值取向。那麼華人家庭是怎樣的呢?

本報記者採訪了一些華人家長,發現華人家庭對給孩子零用錢表達方式不一樣,有些比較注重教育孩子能夠尊重勞動,樂於勞動。有些則用給零花錢的方式加強和孩子的溝通。還有些認為不應把零花錢作為勞動或表現好的誘餌。

希望孩子懂有勞有得

張太太有一個13歲的孩子,她對記者說,當孩子問「我能不能有零用錢(pocket money)?」時,張太就會告訴他說,「你要幫媽媽幹活才可以有」。張太認為應該讓孩子知道,必須勞動才能有零花錢,多勞多得,不勞不得,要以此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關心家庭。張太說,平時除了給孩子午餐錢之外,一般不給零花錢,張太說,她告訴孩子,需要的學習用品會買給他,不過,張太太有時也會主動給孩子一些零花錢,比如學習好啊,聽話啊等等,主動給一些表示鼓勵。

自己開生意的劉先生比較注意鼓勵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劉先生有一個十歲孩子,他給零用錢的方式很用心,他經常有意在大人忙的時候讓孩子一起參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而且讓孩子覺得幹活不是一件困難的事,還民主地徵求孩子的意見,「你覺得你的勞動值多少錢?」 鼓勵孩子參與。而孩子有了錢之後,他也有以引導孩子正確使用。他說,孩子很懂事,會把錢存起來,有時會把攢的錢給媽媽,因為外公沒有車,還說要攢錢給外公買車。

有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孩子不做家務,就無法培養他們的責任心,」何太太就深有感觸,何太的孩子功課很好,有時就會忽略了讓孩子做家務。以至於孩子會對媽媽說,你是家庭主婦,你應該做,所以現在何太太就不斷要講道理告訴孩子,每個人雖然都有分工,但都應該有家庭責任。

孩子的零用都用在那裏了

統計數字說,澳洲的父母給孩子的零用錢每年超過10億澳元,這些錢大部份用於娛樂、買玩具、零食和遊戲方面。而多數華人家長在給零錢時都比較小心。比如何太太有一雙兒女,一個初中生,一個小學,上初中的孩子每週大約有25-30元左右的零花錢,最初孩子用來買飲料,有時買午餐,剩下的存起來,後來一度迷上電腦遊戲,就用來玩遊戲,結果上了癮,為了省錢就少買東西吃。何太說,她發現這種情況後,立即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不可以花錢玩電腦遊戲,好在孩子聽話,被制止住。另一上小學的孩子因為年齡的關係,多數都買零食了。何太認為孩子通常需要的東西家裏都準備好了,所以不主張給太多零用錢,她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懂管理錢財。養成亂花錢的習慣不好。

孩子不理解中國傳統的價值取向

中國人的傳統是勤儉持家,特別是年齡大一點的中國人都窮怕了,所以有一點錢都會存起來,可是在澳洲長大的孩子們沒有那些經歷,不能理解大人們的做法。吳先生有一個16歲的孩子,他每週給孩子20元的零用不包括午餐費用,孩子是在澳洲長大,他覺得孩子受了西方文化的影響,不理解中國人為什麼要存錢,所以過年過節家裏給孩子的錢,和平時給的零用錢孩子從來不存,都花光。吳先生也不知道如何可以讓孩子懂得中國人存錢防患於未然的道理。

不過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吳先生覺得通過給孩子零用錢利於和孩子溝通,可以知道孩子想什麼,吳先生說,孩子的同學都有零花錢,所以家長也要給。

也有家長不主張給孩子零用錢的,林先生的觀點是,孩子所需用品家長都會準備了,沒有必要再有零花錢,而且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和勞動能力,不應該靠金錢來維持,他認為他們那一代人,當年掙了錢都要補貼家用的,哪裏像現在的孩子對家庭、對父母沒有那種應有的奉獻精神。當今社會,兒童存在的「行為心理問題」越來越多,這其中與一些父母為使孩子表現好而把給零花錢作為誘餌的方式也不無關係。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準大學生怎樣理財
澳洲兒童零花錢每年逾10億澳元
中國人?美國人?一個美籍華裔女子的困惑
15個跡象表明 你在美籍華人家庭長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