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農民千餘萬打造泥塑《清明上河圖》
【大紀元12月16日訊】屋宇林立、市井繁華,車轔轔、馬蕭蕭,販夫走卒引車賣漿,達官顯貴流連市井……北宋畫家張擇端名畫《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景象,如今,在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麻龍彎生態莊園內正以泥塑的方式實景展現在人們面前。其創建者,就是豐潤區農民秦仕平。
今年45歲的秦仕平從事建築業多年,自幼喜愛繪畫和泥塑。2005年,他創辦麻龍灣生態莊園後,便萌生了在莊園內建設一國內獨有景觀的想法。「平時,我對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非常感興趣。經過多方考察,最後,決定用泥塑的方式再現《清明上河圖》實景,將傳統文化以現代的方式進行傳承和發展。」談起自己的想法,秦仕平顯得很激動。
說幹就幹。秦仕平高薪聘請兩名經驗豐富的泥塑專家和百餘名泥塑工人,從2008年5月份開始了艱苦的創作。據瞭解,整幅作品長300米,寬60米,人物、建築等按照三分之二的比例塑造,規模之大、匠心之獨特屬國內罕見。
泥塑作品,塑形和泥的選擇至關重要。為了準確抓住人物性格特點,秦仕平對《清明上河圖》進行了認真研究。並以周邊的人為原型,按照宋代的服飾特點進行塑造,力求形神兼備。每雕塑完一個人物後,秦仕平都要親自把關,對不理想、不滿意的,不惜毀掉重新雕塑。同時,嚴把選泥、搭建鋼筋骨架、堆泥、修飾等關鍵環節,大大提高了泥塑的防雨、防曬能力。「這些泥塑,在自然環境下保存三、五十年絕對沒問題!」秦仕平自豪地介紹說。
筆者在泥塑群現場看到,實景《清明上河圖》已經初具規模。共完成200多個人物,20匹牛、馬和城樓、拱橋、船的雕塑,達到整幅畫卷的40%以上。據瞭解,秦仕平個人也相繼投入資金1000餘萬元。
「我將把實景泥塑與旅遊進行有效結合,充分反映獨具冀東特色的民俗風情,不僅創造全國之最,還要使之成為理想的觀光旅遊景觀。」談及今後打算,秦仕平滿懷信心地說:「爭取2011年,把一個全景的《清明上河圖》展示給大家,將傳統文化以現代泥塑的方式表現出來,也讓更多的遊客一飽眼福。」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