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服務】兒童早識漢字 機不可失

人氣 22
標籤:

【大紀元12月13日訊】一、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2-3歲是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4—5歲是書面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印度狼孩卡瑪拉因為錯過了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從7歲開始到16、17歲用十年時間才學會幾十個單詞,只能說三四句簡單的話。而一個4-5歲的幼兒一般已能掌握1600-2200個詞彙。同時,4—5歲也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期。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育的主要基礎是五歲前奠定的,它佔整個教育過程的90%。」據國外研究報導,當代兒童在心理上較三十年前早熟二年。兒童智力的發展,1972年常模測定,比1960年普遍提高智齡六個月左右。因此,國際範圍內已經有30多個國家把入學年齡提前到了五歲。

另外,據研究,各國兒童在四歲左右就基本掌握了本民族的語言,基本上可以就周圍生活的需要進行口頭交際了。也就是說,具備了識字讀書的基礎。他們已經掌握了很多字的讀音和意義,就差和字形掛鉤了。在某種意義上說,識字已經成為他們自身發展的一種迫切需要。這一時期,單憑耳聽聲音、目辯顏色已經遠遠滿足不了兒童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他們急需更多、更深、更廣的瞭解世界。否則,他們將得不到足夠的精神營養而處於精神飢餓狀態,使自身的發展受到影響。

信息論告訴我們,以大腦信息總量為100%的話,聽覺信息占11%,味覺、觸覺、嗅覺三項信息占6%,而視覺信息占83%,這說明人生的大量信息是從書面語言中獲得的。

根據語言學習的規律「聽—說—讀—寫」,識字和讀書對於五歲左右的幼兒不僅是應該的、可能的,而且是一種迫切需要。正因為如此,幼兒才學得主動積極、生動有趣、如順水行舟、鼓風揚帆、一日千里。

二、識字是開發幼兒智力的關鍵環節

中央教科所課程研究中心、教學實驗研究中心主任戴汝潛先生指出:「讓幼兒學會一些常用漢字,盡早進行大量閱讀,不失時機的發展兒童的言語及非智力因素,從而有效的提高兒童的整體素質,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以,閱讀能力形成的越早越好。」

記憶專家王維說過:「沒有任何活動能像文字在開發智力方面達到那樣的深度和廣度,甚至可以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誠然,許多智力活動都能使孩子聰明起來,但都是局部的、零散的,其效果都有一定的限度,而識字可以使智能和知識系統化,並且在此基礎上的智力開發是無止境的。」

美國人口學研究專家認為,在開發兒童智力方面,漢字具有西方拼音文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美國有關方面,專門用漢字開發弱智兒童的智力,獲得極大的成功。日本的石井勳博士專門用漢字開發兒童的智力,搞了三十多年的實驗和研究。他認為:日本幼兒五歲開始學習漢字,智商可達115;四歲開始學習漢字,智商可達125;三歲開始學習漢字,智商可達130 以上。

我國從古至今有許多名人都是從很小就開始識字的。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寫道,在他很小還不會說話時,奶媽就教他認字,「僕雖口不能言,心已默識之。」當代科學家,竺可楨三歲開始識字,楊振寧四歲開始識字,一年多就認識了3000多字。郭沫若五歲就已經能讀四書五經了。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英文是由大腦左半球來處理的,所以此類拼音文字叫單側腦文字,(這也是西方國家大力提倡開發右腦的一個主要原因。)而單個的漢字則是由右腦來處理的,因為右腦長於圖形、整體和空間分析。對於漢字的認識,即可以由形-音-意,由左腦來處理;又可以由字型直接到字意,不再有語音轉錄的過程,既直接由右腦來處理。因此,漢字是復腦形文字,認識漢字的過程,就是左右腦同時開發的過程。香港的安子介先生說:「漢字是拼形文字,能使人引起聯想,聯想是一切發明之母。」早在1921年,心理學家劉廷芳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結果就認為:「漢字的學習又藉助於已知漢字的聯想,認識的漢字愈多,聯想能力愈大。」因此,幼兒快速識字的整體過程,形成了一種「識字-開發智力-更多更快地識字—更多更快地開發智力……」這樣的一個類似幾何級數成倍增長的局面,良性循環,螺旋上升,快速滾動,使「雪球」越滾越大。

三、詞優效果和頻率效果

心理學家進行大量的研究後發現無論是英文、還是日文和中文都存在著詞優效果,即字在詞裡比在非詞裡容易辨認,而且認識一個詞,能夠像認識一個字母那樣被迅速地認知,甚至認識一個詞比認識一個字母的時間還要短。所以,把字組成詞語來認,速度就快得多。

此外,還要嚴格遵循字的頻率效果,即先學高頻字。有人曾對俄文、德文和英文進行過統計,發現這些語言中不過1%的詞,佔據了取樣中25%的範圍。同樣,在2500個常用漢字中,有25個字(也就是1%的常用字)卻佔了25.8%的覆蓋範圍。

還有人對包括100萬個英文詞的印刷材料做過統計,發現如果一個讀者掌握133個詞的話,就可以很快達到任何書面材料中50%的的詞條。而漢字更加典型,只需要掌握116個字,就可以認識現行各種書面語言中50%的字了,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統計,漢字中最常用字560個,常用字507個,次常用字1053個,這2400個字占一般常見書報用字的99%。

四、依據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徵編選教材,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4-5歲的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佔據主要地位,無意識記佔據優勢。他們對於形象鮮明、生動有趣、強烈的事物容易記住。同時他們以機械記憶為主,整體識記,囫圇吞棗,不求甚解,還喜歡重複。幼兒對漢字的認識,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多次重複。因此,讓他們先記住字形再說,以後慢慢領悟,逐漸達到四會。正像吃冰棍,先吞進肚子裡去,再慢慢的化。郭沫若五歲讀四書五經,巴金、冰心等大作家每人小時侯都會背500—600篇古文,以後終生受益無窮。

另外,由於幼兒興趣廣泛,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注意力不能持久,所以,教材的編寫不益採取單一刻板的形式,而是有識字課本、童謠、兒歌、古詩、對子歌、童話故事、幼兒古典等多種形式。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常用字為經,以閱讀材料為緯,縱橫交織,經緯分明,識字的目的是為了讀書,讀書的過程中又鞏固和擴大了識字量。

嶄新的科學方法能創造出驚人的奇蹟。用土耕法栽培的西紅柿,一棵最多能結100個果實。日本農學家用水耕法栽培的西紅柿,一棵結出了13,000個果實。幼兒識字在教學方法上則要求靈活多變,花樣翻新,別出心裁,獨具匠心,投其所好,送其所要,只要能喚起幼兒學習興趣的就是好方法,即所謂教無定式,學無定法。諸如學兒歌、猜謎語、聽故事、做遊戲、玩魔術、唱歌曲、看動畫、練氣功,甚至連幼兒姓名、家長職業、鄉土地理、天文氣象、招牌廣告……皆可隨機應變融入識字和閱讀之中,所以能使幼兒在輕鬆愉快地氣氛中,在短短的時間內認識幾千個常用漢字,達到獨立閱讀的水平。

「面對新世紀人才競爭的挑戰,我們這個12億人口的大國,首當其衝的是要解決識字和閱讀問題。」(戴汝潛《小學語文快速高效教學探索與研究》)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許諾美國人民,在他任職期間,要讓美國所有的兒童8歲以前都學會讀書。我們中國的兒童如果在5至6歲都能學會讀書,中國何愁趕不上美國,超不過美國!希望有識之士攜起手來,大力推廣「幼兒快速識字同步閱讀法」, 共同成就這項千百年來中國人夢寐以求的空前偉大的事業!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工商服務】海外孩子的雙語教育
【工商服務】孩子為什麼不愛讀書
美國南卡大學吳克研究中心就台美中最新情勢舉辦「台灣關係法(TRA) 45週年」研討會
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阿拉巴馬建會失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