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鮑元編譯)倫敦消息,美國政府有關部門11月3日宣佈,政府已同意將位於倫敦的大使館建築售予了覬覦英國首都房地產市場的因天然氣致富的波斯灣酋長,位於沙特阿拉伯多哈的卡塔伊‧戴爾(Qatari Diar)房地產投資公司;但未公佈其交易的細節。
2008年10月,美國政府同愛爾蘭發展商巴雷默地產(Ballymore Properties)公司簽署了在倫敦西南泰晤士河南岸,萬斯沃斯(Wandsworth)建新館的協議。
政府部門期望在2010年公佈新館設計招標結果,希望能在2012-2013年內開始興建,2016-2017年竣工。當美國使館最終搬遷到萬斯沃斯之時,也將為其在倫敦200年的歷史劃上一個歷史性的句號。
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後來成為了美國總統(1797-1801),曾於1785-1788年出任大使,如今他的塑像依然站立在廣場的東北角。
美國使館在曾幾次搬遷,最終落戶在格若斯文諾廣場(Grosvenor Square)是1938年。當時是在廣場的東側,現為加拿大領事館所在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廣場被稱為「小美國」。因為大使館在廣場的東側,而大衛‧艾森豪威爾將軍(Gen. Dwight D. Eisenhower)的總指揮部就駐紮在廣場的另一側。1960年,大使館遷入現在的位置,廣場的西部。自2001年9.11事件後,為了安全原因使館週遭建起了防爆牆。為此周圍的鄰居們投訴其有礙觀瞻,更影響交通。
美國大使館位於臨近著名的海德公園的倫敦富豪區梅菲爾(Mayfair)的格若斯文諾廣場(Grosvenor Square),擁有600個房間,完成於1957年,是芬蘭現代建築學家Eero Saarinen(1910-1961)早期的作品之一。
其周圍的建築今年十月被英國官方的國家遺產保護部門列為二級保護單位,也就意味著新的地主不可以改變原來的設計,地產專家稱由此而帶來的美國大使館地產的貶值,或許是美國使館決意搬遷的原因之一。
另外,美國大使館至今尚有高達300萬元的倫敦進城費欠款至今無意償付。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