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華:趙紫陽最自豪的不是六四

舒華

人氣 16
標籤: ,

【大紀元11月19日訊】編輯及出版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祕密回憶錄《改革歷程》一書的鮑樸,在英國劍橋大學演講時表示,這本書是了解當代中國的一把鑰匙。他表示,趙紫陽最自豪的是他推動了中國從計畫經濟走向市場經濟,而六四事件中趙的選擇令他餘生備感平和。

十一月二日和三日,趙紫陽秘書鮑彤之子、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創辦人鮑樸,受邀在劍橋大學和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發表演講,介紹了他負責編輯、翻譯及出版趙紫陽祕密回憶錄的全過程。

劍橋「中華沙龍」負責人、博士生鄒幸彤女士表示,今年六四前夕,趙紫陽祕密回憶錄的中、英文本出版後,在劍橋引起很大反響,一時間成為中西方學子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於是她親自邀請了鮑樸做這次演講。「(趙紫陽)在被監視居住的時候還能偷錄這樣一個錄音帶,這很有傳奇性。」鄒幸彤說。目前該書中文版《改革歷程》由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國家囚徒:趙紫陽祕密回憶錄》由美國西蒙舒斯特公司出版。

了解當代中國的一把鑰匙

鮑樸在演講中首先談到這本書的重要性。他說,世界上每天出版數百本書,為什麼說這本書很重要呢?「因為這個人當了七年的中國總理和兩年的中共總書記。」而當時中國正處於變革時期,朝哪個方向變,決定著未來中國的前途。鮑樸強調,「沒有這本書,在(中共)那種不透明的體制下,即使是中國問題專家也很難理解中國的高層政治是怎麼進行的,而這本書是了解今日中國的一把鑰匙。」

「經過三十年的變革,今天我們或許很難理解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為什麼市場經濟在政治上那樣的難以被認識到和被推動。因為市場那時還是個反面詞。由於在毛時代有過訓練人們、尤其政治官僚恐懼市場的那樣一個歷史過程,所以到毛一九七六年死了之後,中共領導人突然間面臨一個兩難的處境。他們知道跟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現代化還差得很遠。所以每個人都意識到必須改變,但到底怎樣改變,沒有人清楚。」

官僚系統的嚴重分歧

「當時中共內部有兩種不同意見。一是以陳雲為首的保守派。由於一九五零年代初陳雲制定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計畫迅速穩定了國民經濟,所以他有很好的聲譽。陳雲認為,計畫經濟使蘇聯成為超級大國,中國應該效仿。毛時代唯一的過失是沒有分配好資源和精力,只要我們重新調整人力物力資源的分配,很快就能回到計畫經濟的正確軌道上來。

「另一種就是由趙紫陽首次將其概念化、政治上得到鄧小平支持的改革派。鄧小平支持的原因很簡單,他知道有些事情必須改變,他不在乎遵循什麼樣的教條,他發現,每次引入市場改革都會很快反映到產品收穫上來,這就是最大的支援。」

趙紫陽在錄音中談到,那時陳雲和反對改革的人力量更大,因為他們背後是整個官僚系統。而趙是第一個認識到經濟改革的最終結果必然是市場經濟的人,其間沒有中間地帶。為了推行市場經濟改革,趙紫陽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困難。

「讓人意外的是,這些困難實際上來自於中共官僚系統自身,這似乎與人們慣常思考的中共政治體制不太一致。作為總書記和總理,如何克服這些麻煩,去說服具備『統一思想』的體制內的人們,實際上各種政治暗流都在湧動,這也讓人感到驚訝。」

自豪將中國推向市場經濟

鮑樸介紹說,與經濟改革有關的內容基本上佔了回憶錄的四分之三。「對趙紫陽來說,所有的困難歸結到一點:就是推出大多數高層領導能夠接受的,政治上成功的理念,同時確保人們能夠逐漸地接受市場經濟的新觀念。事實上,到趙紫陽執政的後期,他已使中國的改革成功越過市場經濟的基點,不可能再回頭了,因為那時私有企業迅速的佔據了國民經濟一半以上的價值。」

「這本書揭示了他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對於那些對計畫經濟轉化到市場經濟感興趣的人,他道出了成功的祕密。大家都知道他在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中下臺。那時他試圖通過政治上的行動來避免公眾悲劇的發生,儘管當時的形勢已經非常明瞭,沒有人能夠阻止悲劇的發生。基本上他做出了道義上的選擇,就是不想成為中共政治集團的一部分。」據悉,趙紫陽是目前唯一被中共打倒而沒有承認錯誤的人。

鮑樸最後指出,「我肯定他相信自己在天安門事件中的選擇是正確的,從那以後他一直被軟禁在家直到二零零五年去世。被迫離群索居的十六年裏,他非常的平和,他為自己的選擇感到非常高興。儘管人們現在認為他在一九八九年的選擇是件大事,但對他來說,整個政治生涯中最感自豪的是將中國推向了市場經濟。」

共產黨的前途不是它自己能決定的

在接受專訪時鮑樸談到了各界對出版此書的反應。趙紫陽的女兒曾對外國媒體表示,這本書不是出版得太早,二十年前就應該出了。目前鮑樸在國內被監視居住的父親和他在香港的生活並沒受太多影響。作為趙紫陽多年的政治祕書,鮑彤於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八日在北京被捕,隨後因「洩露國家機密罪」和「反革命宣傳煽動罪」被判七年徒刑,一九九六年刑滿釋放後一直在被軟禁中生活。

當談到趙紫陽與中共決裂以及目前風行全中國的退黨大潮,鮑樸表示:「共產黨的前途不是它自己能夠決定的,而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誰也不能預測未來,但我們每個人的選擇都會對未來有一點作用。」◇

(此文轉載《新紀元週刊》147期)◇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向毛擲雞蛋》作者多倫多和華人談感受
首批《流亡詩集》運抵美國 11.9在洛舉行首發式
專訪曾寧:三退正在拆解中共「柏林牆」
中國民主社會黨成立宣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