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學文:塵埃落定看書展 (二)

—中國主賓國的2009年第六十一屆法蘭克福書展—

還學文

【大紀元11月18日訊】新聞自由顛覆了政治交易

聽起來像驚險小說,可「中國的」第六十一屆法蘭克福書展真的就是這樣黑箱作業的,又是依靠新聞自由、依靠民主社會無冕之王的新聞媒體之力,這樣被顛覆的。

計劃中在展前一個月,九月十二日有一場題為「世界與中國,感覺與現實」的公開討論會,書展早就對戴晴和貝嶺發出了邀請。會期在即,中國項目主持人裡普根(Peter Ripken)一方面無所作為地屈服於中方威脅退出的壓力,另一方面卻大有作為地阻止異議人士成行:書展給戴晴預定的機票被作廢掉了,對貝嶺曉之以理:不來,機票仍可報銷;若是硬來,那就完全是你個人的事情了。扼殺兩個獨立的個人,沒有組織、權力和政府撐腰的個人,對於一黨獨大的中國政府司空見怪。然而裡普根、書展、還有裡普根背後的政治力量居然助紂為虐!玩火之中他們忘了,這是一個多元的社會,而紙裡包不住火!

計劃中的展前新聞發佈會是在9月10日11時,討論會的兩天前。新聞發佈會上《大紀元時報》記者曝光了對流亡詩人貝嶺邀請又撤銷一事。書展居然屈服中國官方壓力、犧牲言論自由、阻攔異見人士,中國的新聞檢查居然全球化到了民主自由的德國!媒體頓時大嘩。當天,德國政府人權委員會代表諾克(Gunter Nooke)就此發表談話,要求書展對人權明確表態(//www.dw-world.de/dw/article/0,,4678157,00.html),同時傳出外交部表示對戴晴旅德赴會提供簽證上的一切方便。事態急轉直下。

而肇事人、書展國際中西主任、中國項目主持人裡普根卻還在撞了南牆不回頭地辯護對中國官方的妥協,「面對壓力,我們做出了讓步。權衡利弊之後我們認為,本週末舉辦的討論會上是為了和中國官方進行討論 ……要想和中國高級官員、學者和記者進行對話,那就必須作出一定的妥協」(//www.dw-world.de/dw/article/0,,4676236,00.html)。是遲鈍還是傲慢?是他個人的見解,還是書展的意圖,亦或是一種傳聲的姿態?匪夷所思!

次日,9月11號午後,兩位非官方的個人自費赴德——戴晴與中國代表團同機,一同出現於法蘭克福機場,被媒體包圍。於是中國參展、民間人士與會成為焦點事件進入公眾視野,置於媒體監督,不再是幕後交易可以掌控的了。本來對書展、對中國參展鮮少瞭解與興趣的媒體和公眾開始睜大眼睛注視事態的發展,因為他們發現,他們的自由價值在自己的國家和土地上遭到了極權政治的挑戰與威脅。

顛覆接踵而至,一個比一個震撼!

當天下午,在書展網站上刊出書展負責人博斯的公開道歉。

「各位同仁:

有關《中國與世界,感覺與現實》國際討論會的報導令我震驚。

我深深抱歉,非常惱恨我方在準備階段組織溝通討論會時犯了錯誤,做了不該做的妥協,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誤會與憤慨。

今天下午,中國項目負責人彼得‧裡普根將去法蘭克福機場迎接戴晴。我期待著貝嶺也來法蘭克福參加討論會。對此我非常高興,並希望兩位知識份子與會的爭論帶來一個深入的討論會。

我們將繼續與各方對話,包括來自中國和其它各國的作者和知識份子、筆會、中國官方,當然也包括媒體。

我向大家保證,法蘭克福書展堅決支持言論、思想和新聞自由。」

在德國生活多年,經歷了許多公共生活中因醜聞敗露而不得已的退卻,即使是面對全無招架之功的毀滅性指控,大多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地體面退場。博斯這樣公開的道歉、不繞彎子的認錯、明確的承諾,顛覆了官場中迄今一切慣見的潛規則,確是前所未聞。而且博斯其後信守了他的承諾,在書展中甚至是非常徹底地為不同的聲音提供了充分平等的機會。他的急轉彎不僅是明智而且是值得尊重和令人稱道的。

自由的個人顛覆了極權的政府

確如題目所云,這一場討論會貨真價實的是「世界與中國」——輿論一律的中國與言論自由的世界,「感覺與現實」——橫行世界的感覺與面對世界的現實。討論會戲劇性頻頻,高潮迭起,充分展示了那個崛起中的官方中國,它的強橫與無理。

討論會上主人法蘭克福市長羅特女士熱情坦率的講話,對中方已是一百個不中聽。作為戰後在自由民主中成長的一代,她熱情呼籲毫無保留地支持爭取民主自由的人們,坦率批評展方在邀請異議人士與會上缺乏承擔的妥協,直陳自己在與強權中國打交道中有所不為的經驗。令官方中國更不能容忍的是戴晴、貝嶺兩位異見人士竟然出現在德方席上,而且居然安排戴晴致辭。官方中國視之為挑釁,不顧多方勸阻,率隊離席抗議。會場上下大嘩。不過是另一種聲音而已,不同的聲音不必贊同,也用不著抗議,更無法消滅。一個習慣異見的社會,無法理解這種舉動。重新回到會場後,中國代表團長、前駐德大使梅兆榮失態於高八度的音調:我們不是來聽你們上民主課的,那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他不能見容戴晴和貝嶺,說是他們不代表大多數中國人,然而卻不能回答記者提問,怎麼確定誰能代表中國人,不屬於「大多數」的中國人是否有權表達自己的意見。一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官方學者替上司代言: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大多數人利益,是通過法律確定的。討論會開幕式,原來只有七十人報名採訪,在兩位異議人士先受邀後出局的內幕曝光後,只能容納一百三十人的會場擠了近三百人在裡面。

這討論會的現場效應倒是應了中國駐德文化參贊趙彬致辭中引用的一句俗語,「百聞不如一見」。讀者和觀眾親歷了中國的強大——一個共產黨專制政權的蠻橫與威脅,它堅硬而不退讓的意識形態,和官方控制的自由繁榮的假象。這裡的人們開始關注書展、關注主賓國中國,對灌輸給他們的中國快餐,開始質疑、追問。

這一顛覆性的轉折對德國社會和書展而言,都是始料未及的積極收穫。竟然出現這樣不能控制的轉折,被迫面對這樣直接、尖銳而無法迴避的挑戰、丟盡臉面的冷戰式的回應,絕不是中國官方事先預料於萬一的。

毋須諱言,被顛覆的「世界與中國,感覺與現實」討論會開幕式本身,無論如何是一個成功。一方面它迫使西方的政府與人民面對極權中國和自由世界的差異,另一方面它迫使中國官方面對國際交往中一意孤行與現實之間不容迴避的距離。這個顛覆向所有各方——書展方、中方和德國的民眾、社會和政府—開啟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特瑞謝:ECB將逐步取消緊急措施
德甲第12輪:拜耳高歌猛進 拜仁如坐針氈
【鋒筆天下】臧山:中國之「最」
保時捷財報欠佳 年度虧損44億歐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