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4日訊】11月9日,央視《24小時》播報的新聞中,英國經濟學大師稱,中國當前的一個問題是消費不足,解決這個問題行之有效的辦法是提高中國人的工資。播完這則新聞後,主持人丘啟明評論:「其實工資一直都在漲啊,關鍵是中國的老百姓喜歡存錢,你發再多,人家都存起來,不用。」此話一出,頓時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11月13日《河南商報》)
中國確實存在消費不足的問題,是一個「全民儲蓄」的國家。新近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居民銀行儲蓄已超過20萬億元。而與此相反,中國目前消費率僅為43%左右,大大低於同期世界平均人均GDP1000美元水平時各國的61%消費率。這是一個淺顯的道理,當國民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人們卻有錢不敢花,并樂於當「守財奴」,那肯定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
那麼,國人樂於做「守財奴」的後顧之憂到底在哪裏呢?對於這個問號,其實并不難於拉直。用民間最流行、最樸素的回答就是:留點錢供孩子讀書、買房子、看病。在當前學費猛漲、房價虛高和看病貴的三座大山重壓之下,人們手裏有點錢,基本上都為了學費、買房和看病而捉襟見肘了。對於這一點,相信大多數「守財奴」都感同身受。這種居民基本層面成本的持續攀昇,大大強化了居民儲蓄意願,影響和制約了城鄉居民家庭消費傾向及慾望,他們只能無奈地做「守財奴」。
確實如這位主持人所說,工資確實一直在漲,而且連年呈兩位數的增長。但是,連統計局長自己都承認有很多國民「被增長」,并因此而感到臉紅。再就是,就算是工資漲,可是工資漲的有房價、藥價和學費漲的快嗎?不知道這位主持人是心直口快沒仔細考慮,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老百姓誰不想花錢過好日子啊?「你發再多,人家都存起來」的個中辛酸和苦衷,又豈是外人所能體會到的?
作為公共輿論和社會公器的媒體,本應是承載民意,表達民意的,但現在看來卻已經出現了如孫立平先生所說的失衡與斷裂。應該說,在先前,我們所注意到和所看到的,多是集聚於財富層面的諸如貧與富、強勢與弱勢、城裏人與農民工之間的種種失衡與斷裂。而現在,與財富層面的斷裂亦步亦趨,民意與承載民意的社會公器之間,也已經出現了越來越深刻的「斷裂」。這種斷裂不是偶然的。先前是教育部長輕佻地說教育亂收費問題已解決、專家說中國人看病并不貴等等不斷出現的雷人之語。原先多集中於社會精英、官員與民眾的斷裂。而現在,承載民意的社會公器與民意之間,也已經開始出現「斷裂」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