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3日訊】「你好好養病,等你病好了,我一定給你修所學校!」這是45年前,黃秀英對病中丈夫的承諾。此後,拉板車、住工棚……從沒上過一天學的文盲黃秀英沒有食言,她用柔弱的肩膀為丈夫修起夢中的學校,也為9000多名進城貧困孩子托起未來的夢想。前不久,黃秀英夫婦被巫山縣推薦參選2009「感動重慶十大人物」。
據《重慶晚報》報導,「我的奶奶是個慈祥的老人,她沒什麼文化,卻非常關心我的學習,經常給我買書、買文具。為了讓我上學,她冒著大雪出去借錢,還差點被泥土埋掉……如果沒有她,我可能早已無法坐在這樣寬敞明亮的教室上學。我的奶奶其實也是很多人的奶奶,我們都叫她黃奶奶,她跟我們並沒有血緣關係……」
幾天前,巫山縣流動少兒小學5年級語文課上,11歲的貧困學生黃瓊的作文《我的奶奶》讓許多同學流下眼淚。
黃瓊作文中的黃奶奶正是黃秀英,這所流動少兒小學的創始人。學校裡,絕大多數是和黃瓊一樣受到黃秀英夫婦幫助的貧困學生。
「我們辦的就是窮人的學校。」不久前的一次普查數據顯示,該校758名在校學生中,孤兒、單親、父母殘疾、學生殘疾、特困家庭等貧困學生多達399名,佔總人數的52.7%。69歲的黃秀英說,不完全統計,從1988年辦學以來,20多年裡他們已經培養9000餘名貧困學生。
一句承諾 改變她一生
一個從沒上過學的文盲,要辦學校搞教育,這幾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可倔強的黃秀英就因為一句承諾,做到了,也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家住巫山老縣城郊區的黃秀英兩歲喪母,從記事起,童年就在割草砍柴中度過。1960年,剛滿20歲的黃秀英到江邊挑水,救起當時剛從奉節師範畢業,卻因沒有工作抑鬱想跳江自殺的丈夫張發田。身份相差懸殊的兩人戲劇性地認識,還慢慢產生感情,兩年後結為夫婦。
1964年,張發田生了一場重病。半夜,張發田躺在床上說起胡話:「沒學校要我,當不成老師,書都白讀了,我不想活了……」看著昏迷中哭個不停的丈夫,黃秀英的心很痛。她明白,當不成老師是丈夫一輩子的痛。握著丈夫的手,她給了他一句鄭重承諾:「你好好養病,等你病好了,我一定給你修所學校!」
一架板車 拉出一所流動學校
「修學校,肯定需要錢。」為了這句承諾,丈夫病好後,柔弱的黃秀英買來板車,從此開始了在縣城拉板車下苦力的經歷。
石頭、沙子、煤炭,只要有活,她就接,100斤2角錢,一車貨拉下來能掙1元錢。但黃秀英畢竟是個女人,為了掙1元錢,她常常需要四肢並用趴在地上才能拉動板車,血泡起了又破、破了又起……一個女人和板車的身影,在巫山老縣城行走了20多個春秋。
黃秀英和丈夫兩人因經費不夠,先為沒能升學、又交不起複讀費的孩子辦補習班。兩年後,補習的學生越來越多,黃秀英不得不舉債擴大規模,在自家房屋基礎上修起3層樓房辦中學。
隨著三峽工程的推進,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子女卻越來越多,因為南來北往的流動兒童大多戶口不在本地,高價入學成為一大難題。黃秀英和丈夫商量後,停下辦得好好的中學,創辦起巫山流動少兒小學。
「最初辦學校,只是為了兌現自己對丈夫的承諾。但後來,卻覺得這已經是自己一輩子沒法停下的事了。」黃秀英說,也許是自己從小沒讀過書,深深理解渴望讀書的孩子們的心情,在與他們接觸的過程中,她也深深愛上這份事業。
如今,當初的貧困孩子很多已邁向成功:有的考入北京外國語學院後從事重要翻譯工作的,也有在深圳等地當公務員的,還有自辦公司、身價數百萬的,每年教師節,收到來自各地的問候電話,成了黃秀英夫婦最大的欣慰。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