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0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安培報道)今年是國際互聯網進入中國15週年。中國網絡媒體近日在天津開會達成共識,表示要以引導主流輿論為己任。分析人士擔心,官方可能會進一步加強網絡輿論控制。
這次全國網絡媒體大會是天津市宣傳部門主辦的,參加會議的不僅有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等官方新聞網站,也有新浪網、搜狐網、網易、騰訊等各大商業門戶網站。這些網絡媒體共同表示,要傳播先進的文化,杜絕有害信息,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北京的法律專家劉曉原先生經常在新浪網的博客上發表時事評論文章,自2006年以來他博客的點擊量累積已超過3百萬。
劉曉原先生說,政府已認識到網絡輿論作用日益強大:「現在官方也知道了互聯網是一個很重要的輿論陣地。說心裡話,對民眾來說很難對傳統的媒體發佈自己的聲音的,對傳統的媒體的控制也比較嚴。中國有了互聯網以後,這些年來確實民眾通過互聯網發出了很多自己的聲音,並且利用互聯網對政府部門,對一些官員進行監督,使官員感覺了壓力。」
儘管中國引入國際互聯網已經15年了,但與國外不同的是,中國對互聯網進行嚴格的控制和封鎖,敏感的政治言論在國內網站很難發表,海外宣揚民主自由的網站在中國也無法打開。聽到中國網絡媒體又宣誓表示要引導主流輿論,劉曉原先生開始擔心了:「現在網民在互聯網上談的一些社會問題會曝光一些社會的陰暗面,這些有時會被刪掉。現在大家總擔心的是不要加所謂引導主流輿論導向,壓制民眾不同的聲音。對商業網站現在控制、限制也很多。商業網站為了生存,有時候不得不屈服於行政的干預,這一方面。」
中國媒體在報道中沒有解釋到底什麼是「主流輿論」。劉曉原先生認為,公民的聲音才應該是主流輿論:「群眾的聲音就不是主流?我想所有民眾關注的一個事件,他們發出的聲音才是真正的主流。走向公民社會,我總認為公民的聲音才是最重要的,民眾的聲音才是重要的。」
1987年9月14號,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發出了中國第一個英文電子郵件,中文翻譯內容是「越過長城,走向世界」,這是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序幕。1994年4月,中國正式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從此互聯網業迅速發展。2005年之後,博客、視頻直播的普及為網絡信息傳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廣西民間維權人士端啟憲先生2008年曾在網易等國內網站開設博客,後來他的博客因發表維權等敏感文章被封。端啟憲先生也擔心,今後官方可能會進一步加強控制網絡:「中國政府對加強網絡控制、輿論控制的一個前奏,一些中國政府不願意看到的突發事件往往可以通過新浪論壇或者是網易呀等等,特別是通過一些論壇還是可以發出聲音來的。這是中國政府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他們有必要開這樣的一個會議,達成這樣一個共識來把宣傳的口徑、把宣傳的一些規範給統一起來,這樣的話才更加有利於他們加強媒體的控制、加強輿論的控制。」
中國現在有網民3.38億,為世界最多。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