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校園新校舍興建時,都會規劃校園公共藝術創作的空間,師生合作做校園公共藝術創作,藉此美化校園、培養學生環境美學。
幾年前,筆者開始將校園公共藝術納入畢業班「藝術與人文」課程中,當時是以馬賽克壁畫為創作媒材,以學校新大樓小面積的牆面,希望學生在課程中透過個人的創作、作品成為校園的公共藝術品的過程,更強化畢業生對學校的認同,也讓畢業生於校園留下公共藝術作品。
當豐里國小第一次畢業班學生及全校老師的公共藝術創作品完成後,創作的學生不時駐足觀賞,有一些老師表示,這些作品很美觀也很有意義,延續了後幾年畢業班師生共同創作公共藝術的動力。
這些校園公共藝術創作歷程是共同討論凝聚共識的過程,也是藝術教育的過程。以本校磁磚畫為例創作經歷包括構圖──決定圖案的元素及內容,須經行政會議討論後決定構思草圖與「校園風情」的內容。進行草圖的繪製:老師繪製草圖並格放到實體面積大小,在格放圖上標示顏色及編號,讓學生可在放大後的每一張格放圖上拿馬賽克磁磚直接在上面拼貼。
另外,師生共同拼貼,首先格放草圖及分類完成的瓷磚,提供大家進行拼貼,接著將學生分組,分配區塊與工具,拼貼完成上博士膜以固定。施工的最後階段請水泥師傅將馬賽克磁磚貼上牆。結合畢業典禮舉辦的揭幕儀式,為使畢業學生對畢業典禮留下難忘的回憶,畢業典禮前於壁畫上遮上紅布,畢業生則於揭幕時拉炮慶祝,留下感人、難忘的畫面。
豐里國小公共藝術作品已經成為畢業生感情記憶的一部分,校園的景觀建構過程,不但是藝術教育過程,更是凝聚社區共同記憶的過程。◇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