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丁:在祥和的社會裡安養天年

王金丁

標籤:

【大紀元10月26日訊】某報紙副刊曾經刊登一則短篇小說,寫到一群都市退休的老人,每天結伴搭捷運車一起去醫院掛號、看門診,只是為了拿維他命丸、吹吹冷氣,消磨時間。一天,這群趕著去醫院「上班」的老人又坐在車裡,有人發現少了1個人,就問:「老王今天怎麼沒來?」有一個人回答說:「老王生病了。」這雖然是嘲諷浪費醫療資源的小說,其實,故事的背後隱藏的老人照護的問題,卻發人深思。

又逢黃曆9月9日重陽敬老的節日,敬老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每到重陽節全國各縣市鄉鎮長,多會贈送每家每戶的老人家紀念品,當老人抱著里長送來的紀念品時,會珍惜的數說著:今年送的是熱水瓶,去年是電暖爐,前年更好,是1件大棉襖。老人喜形於色,他們感受到了關心。

重陽節前夕,各地政府也會相繼舉辦各項敬老活動。幾天前,嘉義市就拉開了活動的序幕,在提供給老人活動學習的場所「長青園」戶外廣場,讓老人自己彩繪風箏,兒子孫子陪著在藍天下把風箏放上了天空,老人笑得像孩子的臉孔一樣。另外還有兒童舞蹈表演、陶笛演奏、管弦樂團演奏,還邀請了某某知名的四重唱合唱團,要讓老人過一個快樂的重陽節。

居住在台中市的林老先生已經七十幾歲了,跟兒子住一起,身體還蠻硬朗,只是腳骨骼功能退化,每天兒子上班以後,就由印尼女傭推著輪椅到鄰近的公園溜躂,他喜歡在人工湖邊看幾隻鴨子在水上游泳,在這裡還可以碰到幾位老同伴,大家坐在輪椅上聊天,也有幾位不坐輪椅的,由著外國女傭攙扶著手臂在公園裡逛,老遠看到大家時,會呼喚著拐過來,林老先生喜歡這種熱絡的氣氛,大夥湊在一起,話匣子一打開,就過去了半個早上。他對這樣的生活,還感覺蠻愜意,因為在這群同伴談話間,會偶爾說起誰誰被送進安養院的辛酸,這時,林老先生心裡慶幸,兒子仍然讓他留在家裡,不過他還是時常想起以前父親老年時,悠遊在彌漫情感的鄰里間,或是到廟前跟朋友下棋聊天的閒情逸致。

台灣近年興起了許多老人照護機構,雲林縣古坑鄉華山上有1家安養院,那是1個清靜的安養地方,李先生住進這裡已經有三年多,人事、環境都習慣了。每個月初,他會坐著院裡的車子到山下的斗六市農會讓職員整理他的存摺,看看這個月政府給他的4千塊老人年金入帳了沒有,其實,他是想借這個時候看看自己生活了半輩子的街道,看看街道上熱鬧的景象,順便買一些時興水果回去請安養院的朋友吃,開車送他下山的工作人員了解,李先生已經跟安養院的環境融合在一起了。

台灣幾十年來發展經濟,人民生活水準提高了,經濟結構改變了,社會結構也跟著改變,加上少子化的因素,使人口結構急速趨向老化,因此,產生了老人問題。由於台灣是民主自由國家,或許因為政黨競爭,使得政府開始重視老人問題,老人福利的政策在民國69年也有了立法,並在86年至今經多次修正,使老人福利政策更趨完善。

這一天,居住嘉義市公明路巷弄裡的1位老人牙齒痛了,進到了公明路1家牙醫院裡,那位牙醫師看了他的牙齒後認為須要裝假牙,告訴他裝假牙要好幾萬元,假如符合中低收入戶條件可以向市政府申請補助,老人聽了後高興的走出來,假牙還沒裝,感覺也不那麼痛了。

從這些例子來看,台灣近年來對於老人福利、安養已經相當重視了,有60年歷史的私立嘉義博愛仁愛之家蘇仲義主任表示,「政府推動的老人福利政策,從大溫暖法案到目前的長期照顧10年計畫等,都已將照顧老人的服務流程規劃的很詳細,但因為目前經濟不景氣,須要依賴政府補助的家庭越來越多,像是子女長期失業或是因為家庭問題,而父母又須要接受照顧,這時就須要政府介入。」

蘇仲義主任指出:「傳統文化思想都是三代同堂的觀念,一般都是因為父母罹患疾病,子女無法照顧,或是雙薪家庭,子女不在家,為了父母親的安全及三餐照顧的問題,才會送到照護機構來居住的。」

當然,短期內不可能再回到三代同堂的時代,但我們希望老人們不是只到醫院吹冷氣、拿維他命,希望能夠提供他們有益身心的休閒活動;長期目標,我們更希望能建立一個富而有德的社會,讓老人們不管與子女一起生活,或是住到安養中心的「大家庭」裡,不管走到哪裡,都能讓他們在祥和的氛圍裡安養天年。

如此,則庶幾近乎「禮運大同篇」裡講述的「老有所終」的理想境界了。@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王金丁:秋陽
王金丁:秋陽 人氣 16
大學校長:中國五千年文化的傳承
神韻演出啟發人善良的心性
涉接受納骨塔捐贈 前南縣仁德鄉長求刑7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