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的定義是「暴露在不確定性的後果下」。此定義說明了,風險包含是由以下三項不同的要素組成的:
1.不確定性(Uncertainty)─未知或不可預期的事件或環境。
2.後果(Consequences)─市場、商業環境或社會背景的改變。
3.暴險(Exposure)─某項結果背後所隱藏的財務或社會危險。
讓我們進一步檢視這些觀念吧。根據這項定義,唯有暴露在背後隱藏危險且難以預料的後果下,才會存在所謂的風險。
如果你沒有投注資金於股市,便不會因為股價下跌而暴露於衍生的風險之下─當然,除非股市跌幅過於劇烈,致使經濟其它層面連帶受到波及。
如果你不住在某個國家或在那個國家從事投資,便不會因為那個國家經濟蕭條而暴露在風險之下─當然,除非該國經濟衰退過於嚴重或其影響力很大,使得其經濟問題擴散到你從事投資的地點。
隨不確定性而至的是風險。如果我們知道如何可靠地判斷未來的發展,便可以評估可能引發哪些附帶結果,藉以決定是否要承擔某特定風險。換言之,如果結果是可預測或確定的,風險便不存在。
不過,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手邊缺乏能做出「正確」決定的充分資訊。其它時候,無論我們做了多少研究、或花多少心思研究各種可能的結果,總有太多複雜的因素會影響我們預測未來事件的可靠度。
我們無法預測一週以後的天氣,我們無法預測經濟的波動,我們無法預測石油的價格,我們無法預測貨幣的走勢,我們無法預測房市的走勢,我們無法預測兩個月後標準普爾五百指數(S&P 500 Index)的價格。
這說明了,不確定性有兩種不同類型:
1.資訊不確定性(Informational Uncertainty)─因為缺乏資訊而導致的不確定。
2.紊亂不確定性(Chaotic Uncertainty)─因為過於複雜而導致的不確定。
第一類不確定性是源自實務面的限制。這有可能是為了降低不確定性而進行的研究或調查,費用過於龐大或需投入太多時間,例如,某項特定產品的市場可行性一開始並沒有人知道,但是在經過市場調查研究後,便可以降低甚至消除這類不確定性。
舉例來說,如果你想了解某項產品售價的市場接受度為何,可以先針對少數人進行測試,此結果便可以驗證假設是否為真,如此一來,便可以有效除去該產品上市時的不確定性與風險。
如果你沒有測試市場的時間或資源,那麼決策背後便難免會隱藏著某種程度的資訊不確定性。
反之,紊亂不確定性是無法藉由研究或調查予以排除的。你無法得知幾個月之後會發生一場暴風雨或天災,徹底摧毀你葡萄園的收成,你無法知道幾個月之後會有一場颶風侵襲紐奧良(New Orleans)。
換言之,所謂紊亂不確定性,是指變數太多、可能得出的結果也太多,導致無法準確預測未來。
我們要說明的是,部分─並非所有─不確定性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要移除隨決策而來的所有不確定性,是不可能的。
隨不確定性而至的是一連串難以預期的後果,財務後果是其中之一。財務後果是指資產或投資價值產生變化,這會顯現在黃金價格的漲跌、房地產市場的低迷、洪水摧毀家園,或嚴峻的經濟環境等情況。
前述所舉的實例皆屬財務後果,但是有些後果本質上與金錢並無直接關係。舉例而言,如果你投入七年時間打算成為一名律師,卻在畢業後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律師生涯,便是虛擲你在學校的學習歲月。
如果你是某家電子公司的產品經理,你製造出一種沒人喜歡、沒人購買的產品,最後得面臨產品績效不彰的後果:你可能會被降級、錯失升遷良機,甚至被炒魷魚。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必會遇到難以預料的後果。你永遠無法確切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只能盡可能地猜測,而猜測通常不會太準確。因此,面對難以預料的後果,最好的方式便是將其視為不可逃避的現實,別把它們當做壞事。這,畢竟是事實。@待續…
摘編自 《海龜法則實踐心法》 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 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