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6日訊】(美國之音2009年 10月 15日報導)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警告說,雖然亞行最近普遍上調了亞洲增長預期,但仍然有多種因素可能會對亞洲的復甦構成威脅。這位學者還表示,由於貿易結構的限制,中國這座引擎很難單槍匹馬地拉動東亞地區增長。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李鐘和說,儘管亞洲經濟今明兩年的復甦速度超過預期,但這種樂觀前景可能會受到全球復甦遲緩和退出政策失當的威脅。
“現在的問題是,復甦在2010年以及2010年以後能否持續。全球其他地區經濟下行的延長仍將推遲亞洲地區的全面復甦。亞行對2010年亞洲發展中地區的平均增速是百分之6點4。和2003年到2007年的平均增速相比,這其實是很低的預測。”
9月底,亞州開發銀行公佈了最新的2009經濟展望報告。亞行在報告中指出,在亞洲國家政府大規模和及時的貨幣和財政刺激以及地區主要經濟體快速反彈的帶動下,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將率先走出經濟滑坡。
李鐘和在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發表演講時警告說,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在全球經濟復甦過程中的優異表現也可能會因為實施不當的退出政策而喪失殆盡。他說,
“很明顯,目前的刺激政策在亞洲是無法持續的。因為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終會推高資產價格,導致通脹。但與此同時,任何草率的財政和貨幣緊縮都可能逆轉目前的經濟增長。”
亞行把中國2009年GDP增幅從3月預測的百分之7上調到8點2,並預計中國2010年將進一步加速至百分之8點9。亞行同時把東亞和南亞地區今年的增長預期分別上調了0點8個百分點。
不過,李鐘和認為,由於亞洲地區的貿易結構因素,中國很難單槍匹馬地帶動地區經濟回升。
“中國的確是亞洲其它國家的主要出口市場。但是亞洲目前的地區貿易仍然以零部件為主,也就是說,中國仍然在發揮著地區加工和組裝中心的作用。在其它工業化國家製成品需求仍然疲軟的情況下,中國對地區零部件產品的需求仍然受到限制,從而削弱中國的引擎作用。這種結構已經在發生變化,我們看到中國從亞洲其他國家進口的製成品比例在上升,但這個過程需要時間。”
星期三,在企業盈利消息的提振下,道指一度突破一萬點心理大關。星期四,亞洲主要股指全線上揚。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麥克·穆薩(Michael Moussa)說,最近的數據顯示,進入第三季度後,包括亞洲在內全球主要地區的經濟滑坡已經結束。所謂的V型復甦在亞洲最為明顯,原因之一是內部需求對亞洲的帶動不容低估。這位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指出,包括中國、韓國、新加坡等主要經濟體過去三十年的經濟數字顯示,在很多快速增長階段,貿易盈餘對GDP的貢獻實際上相當有限。他說,
“對於亞洲強勁的內部需求是否可以帶動強勁增長的問題,我的看法並不悲觀。當然,經濟政策要對此提供支持,主要是確保匯率不能長期低於可持續的均衡水平。”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李鐘和認為,在人們討論全球範圍內如何實現盈餘國家和赤字國家在平衡的同時,亞洲區域的再平衡對於該地區減少對海外市場的依賴,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至關重要。李鐘和說,亞洲地區實現再平衡可以從幾個主要方面入手。
“提升內需,尤其是在中國,非常重要。這包括降低企業儲蓄率,通過醫療、教育、住房等領域的改革來減少家庭儲蓄的動力。基礎設施投資仍然是很多亞洲國家的增長瓶頸,我們需要改善投資環境,這不僅是指投資數量,也包含投資的質量。”
此外,李鐘和說,亞洲國家應該意識到供應層面的政策需要補充需求層面的政策。他認為在現階段,扶助中小企業和服務業將格外有利於創造主要面向國內市場的生產力。(//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