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立:總辭方案需有後續

李大立

標籤:

【大紀元10月12日訊】鑑於北京蓄意阻撓香港按基本法應達到的雙普選,特首曾蔭權又食言「玩舖勁」,耍滑頭帶公眾游花園,9月7日公民黨在數月前社民連提出的「五區總辭」方案基礎上,提出了三階段「先談判、後公投、再總辭」的「雙辭方案」:

一,談判:泛民主派和特區政府甚至北京政府談判,要求政改諮詢方案必須要有明確的雙普選時間表和路線圖。

二,補選:若特區政府和北京政府拒不交代雙普選時間表和路線圖,泛民主派在五大區各派一名成員辭職,然後再以雙普選為競選口號參加補選,實行變相「公投」,給全體香港選民一人一票表達對雙普選願望的機會。

三,總辭:若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拒絕交出雙普選時間表和路線圖,2011年7月1日全體二十三名泛民主派議員集體辭職。

希望「政治震盪」能夠震醒曾蔭權和北京政府,相信一定會得到大多數香港市民的支持。正如「蘋果日報」所說:「市民已經感到相當不滿及不耐煩」,「方案基本方向正確合理,也反映了泛民議員對民主的承擔及對選民的負責」。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香港人見多識廣,若說中國人不甘做順民奴才,首推香港人;在長期議會激辯、民意調查、上街游行清晰表達民意均無效的情況下,採用新的表達民意激烈辦法不但別無選擇,而且合理合法。正如該黨主席余若嶶所說:「我哋唔可以畀佢再拖,再唯唯諾諾。」香港人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面對不講理的專制政府,唯有向全世界表達自己的民主訴求,希望能得到全世界的同情和支持,西方傳媒瞬即以「香港政制面臨攤牌」廣泛報道,可見國際輿論對此的關注。

面對北京政府和曾蔭權厚著面皮,扭盡六壬千方百計迴避雙普選,9月8日泛民主派「武林大會」又進一步提出了雙普選終極方案:

一,特首選舉:提名委員會擴充至1200人,在現800人選舉委員會基礎上,增加400名民選區議員。特首候選人提名門檻由100人降為50人,或者10萬選民直接提名,即可成為特首候選人。

二,立法會選舉:取消功能界別,一半議席以單議席單票制分區直選產生;另一半議席在全港以比例代表制選出。

不難看出,泛民主派提出的這一方案,不但體現了一人一票「普及而公平的選舉」這一民主普選原則,而且還充分照顧了北京政府的面子。世界上大多數民主國家對總統選舉並無提名委員會提名的限制,任何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公民,只要符合參選條件都可報名參選,「選舉委員會」這一「中國特色」不過是北京政府用以閹割普選原則的卑鄙伎倆,以保証「選出滿意的人」(也就是外國輿論一直譏笑的「預知結果的選舉」),現在泛民主派同意保留原北京欽點的800人選舉委員會,但提出增加400名民選區議員,合情合理,也充分體現了民主妥協的精神。雖然其中的民選成分衹佔有三分之一,北京政府已經嚇得要死,可見他們離人民群眾有多遠!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室主任王長江說:「如果一個政權得到大多數人擁護,只有少數人反對,這個政權將是鞏固的;如果擁護和反對的人各佔一半,還可維持;如果大多數人反對只有少數人擁護,就很危險了;如果到了人人皆罵的程度,這個政權隨時會垮台。」說得好極了,連體制內的核心份子都這樣說了,可以想見,北京政府或許已感到自己隨時會垮台的危險了。

無論之前傳媒對「五區總辭」方案有多少懷疑和擔憂,筆者支持民主派的新構思,唯一期望泛民主派和香港人清楚認識北京專制政府嗜權如命的本質,橫蠻滿頇的流氓作風,在這個意義上說,他們是「不按常規出牌」和「不見棺材不落淚」的,要預備好應對他們繼續無視民意一意孤行到底。所以筆者建議,「雙辭方案」第三階段2011年7月1日,全體二十三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總辭並要求曾蔭權下台之外,還要加上提前兩年約定的「百萬人大游行」以壯聲勢,紀念這一世界史上罕見的全民民主訴求大規模群體事件,給曾蔭權及背後的專制政府一記響亮的耳光!不但如此,還要預備好他們繼續頑抗,推出親共政黨民建聯等「重新選舉」立法會,這時候,就要發動香港市民全面罷選,抵制他們的假選舉,給專制統治者創一個全世界最少選民參與選舉的可恥記錄!若他們強行以少數選民(維園阿伯,民建聯蛇宴寵絡者,專車接送的公公婆婆之類)選出新「立法會」,全體香港市民就應該進一步考慮全面罷工罷課罷市,拒絕承認偽「立法會」,集體拒絕執行任何偽「立法會」通過的法令,響應何秀蘭議員的建議,拒交差餉,發起全民「不合作運動」,來一個全體「公民抗命」。既然北京政府不惜玉石俱焚也不讓香港人有民主,香港人也要有不惜玉石俱焚爭民主的決心;既然北京不珍惜天上掉下來給他的金鵝,香港人也有權不再為他下金蛋。
(寫於09年9月9日,紐約)@

──原載《自由聖火》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黃毓民溫哥華演講解答 再論港政
黃毓民談五區總辭 2012雙普選變相公投
李大立 : 不用猜了,「老同志」可能子虛烏有
梁國雄推變相公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