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8日訊】聖基爾達在1880年代時曾呈現出繁榮的景象,此時市區內修建了一些官邸似的高樓建築和宮殿式似的賓館,特別是沿著海灘邊的街道菲茨羅街(Fitzroy Street),格雷街(Grey Street)和阿克蘭街以及聖基爾達市中心的幾條大街的形成,曾一度被稱之為聖基爾達山崗(St Kilda Hill),聖基爾達成為海濱城市的規模也就奠定了。但聖基爾達東的內陸屬低窪地帶不那麼富有,有許多小的、半獨立的別墅,木質結構房屋,這裡只是一些普通市民在此居住。
到了1890年代時,即聖基爾達開始走下坡路之際,從墨爾本市中心延伸到聖基爾達南區的有軌電車修通了,海濱地區就成了墨爾本勞動階層的娛樂場所了,富人們就向南邊他們認為更高尚的市區,如布賴頓(Brighton)遷移去了。
1906年聖基爾達市與公共工程部的總工程師意大利人卡羅.卡塔尼(Carlo Catani)簽了合同,由他來總體規劃聖基爾達。他的成功規劃使聖基爾達變成了一座有名的休閒娛樂的城市,至此今日人們對它的興趣仍是有增無減。沿著聖基爾達的海灘邊,在1912年修建了有名的露娜公園(Luna Park )、1926年宮殿式的丹絲落成了、1927年修建宮殿式劇院(Palais Theatre)、1939年修建了聖莫里特茲室內溜冰場(St Moritz Ice Rink)及其它的建築物。成為當地的標誌的還有鐘樓,花園和拱門建築。
在1930年代期間,墨爾本的猶太人社團和後來的東正教社團搬遷到聖基爾達,還修建了猶太教堂和學校。但在近十幾年墨爾本的猶太人社團卻移到東邊的寇爾菲爾得(Cualfield)區去了。但還有一部份仍住在聖基爾達東區。據2006年的人口統計,聖基爾達市區的人口是16,122,除悉尼市區外澳洲城市人口就數聖基爾達市區最密。迄今仍是猶太人居住率最高的區域,此地還修建了一座最大的澳洲猶太人博物館。
聖基爾達是個多元文化的城市,不同風格的建築形成了聖基爾達的獨有特色,維多利亞式排屋,愛德華七世時代和兩戰時期的住宅,戰後的建築與現代的發展融為一體了。
聖基爾達有三座劇院被列入澳洲維省遺產登記冊( Victorian Heritage Register),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建於1920年,是屬於貝尤茲藝術(Beaux Arts)即新古典主義建築。帕萊斯劇院(Palais Theatre)建於1927年,那時正是裝飾藝術(Art Deco)流行時期,這座劇院保留了裝飾藝術的原貌。阿斯特劇院(Astor Theatre)是一座現代與裝飾藝術結合的建築風格,是在1935年由建築設計師雷.泰勒(Ray Morton Taylor)設計的大屏幕電影院,當時是南半球最大的電影院。
聖基爾達市政廳第一次修建於1890年,是由當地的一位建築設計師威廉.皮特(William Pitt)設計的,他當時的設計是一座宏偉而又富麗堂皇的市政廳,然而他的設計卻從未得到完工。因資金出現乾枯,儘管這個設計裡的古典鍾塔有免費的華麗裝飾,可它與南墨爾本市政廳大樓的鍾塔很相似而不能得到實現。1925年在大樓前增加了大型古典門廊(這不是皮特原有的設計),這座市政廳原本是岩石建築,後在石頭上抹上了一層灰泥並塗成白色。這樣就使聖基爾達露出了城市的新面貌。1991年四月初市政廳大樓不幸失了火,一些美術作品受到了損失,大樓也很快得到修復。但在1994年與周圍另兩個市郊的市政廳一同合併到飛利浦海港市議會(Port Phillip City Council ),但聖基爾達市政廳仍是議會辦公的地方。
聖基爾達還有許多老式賓館依然保持著獨有的特色,有些已被列入本省遺產登記冊。最有名的是海濱飯店(Esplanade Hotel)建於1878年,後來進行了修改,它是一個以酒吧和現場音樂演出場所的標誌,當地人把它稱為’埃斯皮’(Espy)。建於1870年的聖基爾達咖啡宮(St Kilda Coffee Palace)曾經是此地主要的咖啡店,現在已改為背包客棧了。喬治飯店(The George Hotel)建於1887年曾經也是當地的一家大咖啡店。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時把這座建築的內部該修裝成一套套的小型公寓房間,聖基爾達市正力圖恢復它的原貌。威爾士王子飯店(Prince of Wales Hotel)建於1920年,是由澳洲有名劇院設計師勞登.塞恩西爾(Loudon Sainthill)設計的,但在1940年時又重新修建成現代式建築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曾是駐紮在墨爾本的美國官兵出入場所。現在是歌舞表演廳及現代音樂演出場所。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