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鬥氣 俄羅斯贏面子輸裡子

標籤:

【大紀元1月13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羅彥傑/特稿)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出口商Gazprom12日表示,烏克蘭已簽署有關允許外國人監督境內天然氣運送的協議,而且撤回原本可能使協議破局的額外條件。預料國際監督人員將能開始監督經由烏克蘭輸往歐洲的天然氣供應,而俄國也應可恢復供氣。分析家指出,儘管莫斯科在這起歐洲能源危機中看似占盡上風,但實質上卻損及其作為歐洲主要能源供應商的地位,還喪失若干外交籌碼。至於受害者歐盟雖被俄烏天然氣之戰拖下水,但由於被拱出來扮演調停者的角色,也能趁此機會改革俄烏天然氣貿易中的貪污弊端。

俄國內部出現檢討聲浪

隨著俄烏天然氣糾紛可望善了,俄國分析家與報紙開始直言批評莫斯科處理不當。《全球事務中的俄羅斯》期刊編輯魯凱諾夫說:「就戰略來說,我認為俄國輸了。不論誰該被究責,歐洲整體印象就是東面的天然氣供應不可靠。」商人報11日的標題寫著:「這起危機讓歐洲團結」,「歐盟無疑會設法減少對俄國天然氣的依賴,避免未來這類危機重演。」

若干專家相信,這起導致歐盟在新年元旦無俄國天然氣可用的爭端,應會加速有關讓俄國天然氣繞過前蘇聯爭議地區的新管線投資,較有名的是波羅的海海底「北溪」管線計畫,它獲得歐盟大國德國的支持。不過,這起危機仍讓外界對俄國天然氣商譽打了一個問號,而且刺激歐盟改向北非與中亞買天然氣,或者增加核能使用比重。

華府傳統基金會分析家沃克強調,Gazprom表面不說,骨子裡其實壓根兒不願開放貪污弊端叢生的烏克蘭天然氣貿易給外界監督。許多批評者已指控說,俄國每年賣天然氣給烏克蘭與歐洲,估計銷售額達七百五十億美元,但有不少被見不得光的中間人剝削。最近連俄烏政府高層都出面呼籲改革。

華府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艾斯朗德說,歐盟應呼籲廢除天然氣貿易中的所有中間人制度,因為中間人竊取Gazprom與烏克蘭國家的油水。他強調,俄烏天然氣糾紛與其說是主權國家爭端,不如說是「奸商之間的衝突」,而且背後都有俄烏當權派介入痕跡。

俄烏在發展對歐盟關係上都具有龐大利益,而且也在此次危機中積極尋求歐盟的支持。俄國需要歐盟支持未來建立繞過烏克蘭的天然氣管線,而烏克蘭則積極尋求加入歐盟與北約組織,以抗拒莫斯科影響力。

相關新聞
俄駐杜馬全權代表直升機墜毀遇難
烏俄簽協議 歐盟「斷氣」危機解除
天然氣協議生波折 俄總統稱無效
俄拒接受烏國過境輸氣協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