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角力釀加薩戰事 以巴衝突越演越烈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曹宇帆特拉維夫特稿)冷戰結束告終,美國政治學大師杭亭頓(Samuel Huntington)於1993年預言,日後國際間衝突與對立的焦點,將源自伊斯蘭與基督教等多個文明板塊的相互角力。

杭亭頓提出「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重建」政治學理論後,2001年爆發911事件至今餘波未息,又過7年餘,以色列大軍襲擊控制加薩走廊的哈瑪斯集團(HAMAS)。

他的預言雖準,但如何化解文明衝突,重建世界秩序,卻未提出對策。去年12月29日、也就是以色列展開鑄鉛行動(Operation Cast Lead)的第二日,杭亭頓病逝於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享年81歲。

但發生在加薩的衝突,未因大師的辭世逐漸平息,反因各方的政治角力與彼此的利害盤算,使戰事不斷升高,何時才能劃下句點?目前仍看不出端倪。

1973年10月阿拉伯聯軍趁猶太教贖罪日(YomKippur )假期出兵,震撼以色列朝野;35年後12月27日,以色列反於安息日當天空襲加薩,揭開鑄鉛行動序幕,24小時內300餘巴勒斯坦人死於非命,更震驚國際社會。

為何以色列干冒「屠殺」的交相指責,執意對巴勒斯坦施以重擊?哈瑪斯集團持續不斷地騷擾式火箭攻擊,固然為直接導火線。

以色列與哈瑪斯集團間長達半年的停火協議於去年12月19日到期後,短短一週內,哈瑪斯集團朝著加薩邊境的以境南部城鎮,如史德洛特(Sderot)、阿什克隆(Ashkelon)等,發射200餘枚火箭與迫擊砲彈。

再者,哈瑪斯日益精進的火箭攻擊能力,也讓以色列深感芒刺在背。

以色列國家警察總局發言人羅森費德(MickyRosenfeld)說,2001年哈瑪斯朝史德洛特鎮方向發射的第1枚火箭,最長射程不過近2公里而已。

但自戰事爆發,哈瑪斯發射火箭反擊以色列襲擊,距離加薩約40公里的俾什巴(Beersheva)這回也遭襲擊,顯見哈瑪斯持有的火箭質量也大幅提升。

咬住哈瑪斯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以色列鑄鉛行動決策三巨頭,包括總理歐麥特(Ehud Olmert)、國防部長巴瑞克(Ehud Barak)與外交部長李夫尼(TzipiLivni)口徑一致表明,出兵非入侵而出於防衛。

「我們作戰目標為徹底剷除哈瑪斯入侵的火箭發射器,杜絕哈瑪斯自海外走私軍火,還給我們的人民安定生活」,並多次重申無意再佔領加薩。

哈瑪斯的挑釁雖構成以色列動手的絕佳藉口,不過以色列即將於2月10日舉行國會大選,出兵加薩也可視為選舉因素所致。

就執政的前進黨(Kadima)而論,因其所倡議的土地換和平政策未能取得成果,又釋放了數百名巴勒斯坦恐怖分子,但遭哈瑪斯挾持的士兵沙力特(GiladShalit)歸鄉無期,民意早已醞釀不滿。

戰事開打前二日據當地媒體所公布的民調顯示,若今天就是投票日,聯合黨(Likud)為首右翼勢力可望拿下65席,前進黨為首的左翼陣營則僅有53席,差距12席。

但原本立場溫和的前進黨主席、外長李夫尼先聲稱要推翻哈瑪斯組織,又回絕埃及盼以色列保持克制的要求,加上同屬執政聯盟的工黨主席、國防部長巴瑞克凸顯保國衛民的形象,前進黨為首的左翼勢力選情逐漸趨穩。

據以色列國土報(Haaretz)於鑄鉛行動展開五天後所公布的民調,若今天就是投票日,左右兩翼陣營均可各拿下60席,巴瑞克的民意支持度也由半年前34﹪,竄升至53﹪,不滿意度由52﹪降為38﹪。

此外,國際間期盼扶植巴勒斯坦溫和派系法塔(Fatah)組織,取代激進的哈瑪斯集團,也使以色列放膽長驅直入加薩走廊。

2005年以色列自加薩撤軍,結束長達38年的佔領,美國居間協調,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法塔組織領袖阿巴斯(Mahmoud Abbas)的部隊控管與以色列交接的邊境,而加薩與埃及交界處由歐洲聯盟監控,防武器走私。

哈瑪斯集團2007年6月以武力奪取加薩控制權後,阿巴斯即惦念著要收回加薩走廊控制權,因此以色列出兵之時,美國總統布希隨即助阿巴斯一臂之力,主張以色列與哈瑪斯再擬停火協議,務必納入國際監督機制。

埃及執政黨重量級領袖奧達(Gihad Auda)也意有所指地表示,埃及可考慮重開放以埃間的加薩邊界,但前提是必須由法塔把關。美、埃兩國為2005年協議再背書的態度,等同於承認法塔才是巴勒斯坦的合法政權。

有了國際與區域強權撐腰,儘管有數百巴勒斯坦人死於非命,但阿巴斯回答埃及記者詢問時卻說,哈瑪斯不願延續之前長達半年的停火協議才釀成悲劇,並隨即飛赴紐約聯合國磋商停火協議。

而以色列更表明他們只願與法塔打交道的立場,先是李夫尼重申,對付巴勒斯坦,以色列採紅蘿蔔與棒槌兩手策略,國防部官員更透露,他們軍事行動的目標,就是推翻哈瑪斯,由巴方「溫和務實」的官員主導加薩。

但以色列進軍加薩之舉能否達成預期作戰目標猶未可知,卻已造成阿拉伯世界激進派與溫和派的關係更對立,哈瑪斯獲得更多同情與支持。

像是阿拉伯世界中,約旦為在以色列境內設有大使館的國家之一,但約旦國王阿布杜拉二世(AbdullahII Bin Hussein)已召回大使表達抗議,並指責以色列出兵加薩為一項有預備的陰謀。

每年接受美國援助近20億美元的埃及,因主張採溫和手段處理加薩爭議,卻遭伊朗等支持哈瑪斯集團的國家批評過於軟弱,敘利亞也因此中斷與以色列之間的間接磋商,阿拉伯世界的國家因加薩衝突,壁壘更分明。

為何以巴衝突看似永無止盡?「紐約時報」(NewYork Times)前中東特派員傅利曼(Thomas L.Friedman)的著作「從貝魯特到耶路撒冷」(FromBeirut to Jerusalem),給了一個無解的解答。

他說,以巴關係可好比兩人因口角引來殺機,被殺的一方由他的兄弟替他報仇,之後另一方的兄弟殺了對方的復仇者,然後復仇者的親友又把對方的兄弟給殺了。

如此還要循環多久?傅利曼以詼諧的筆觸消遣以巴間的衝突與毀滅說,「這是一段很漫長的過程,需要花一段時間」,直到不再有仇恨為止。

相關新聞
高層領導陣亡  哈瑪斯揚言綁架以色列士兵
哈瑪斯警告以軍 若出動地面部隊將惡運臨頭
化解加薩衝突  回教國家大動員
聯合國廣場集會 支持以軍事行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