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芝:別了,《加中時報》

趙靜芝

人氣 27
標籤:

【大紀元1月10日訊】《加中時報》(加西版)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幾天前突然停刊了,有點突然也有那麼一絲絲涼意,如同溫哥華眼前這場四十年未見的大雪。

本來報紙開張關張屬正常,完全不需要讀者大驚小怪。就溫哥華而言,遠有《大漢公報》、《台灣日報》,近有《中華時報》、《神州時報》。但《加中時報》似乎有點不同。其一,它是一張由台灣人創辦的面向海外大陸讀者的報紙。其二,2007年這張報紙從東部多倫多打到西部溫哥華,其目的是為了「成為一份橫跨加國東西岸的全加中文傳媒」。如今,屬於壯志未酬身先死。第三,這張報紙加西版的合夥人是溫哥華知名企業家賀鳴笙先生,旗下有電台和電視台,共享資源比別人豐沛,稍帶干干平面媒體本應該駕輕就熟。

我不想無端揣測這張報紙歇菜的原因,相信《加中時報》(加西版)創辦人和溫哥華的發行人心中也有許多不捨。畢竟這不僅僅是一張報紙的問題,還牽扯到企業的聲譽以及個人的資信還有對廣告商的影響。雖然欠對讀者一個交代,但突然自我了斷,肯定遇到了比虧損更嚴重的檻兒。這年頭,辦媒體不容易。雖然眼下這個現實,是每一個創辦者最難以面對的。

我只是一直有兩個不明白:創辦人林蔡亮亮女士為什麼在海外要去辦一張面對「中國大陸移民讀者」的准大陸媒體呢?還有加西版的發行人賀鳴笙先生作為她的台灣同鄉且在商場浸淫多年,居然察覺不出這類報紙的品性。即便不按照台灣新聞自由的尺度來衡量,就複製和克隆大陸「輿論一律」那一套,難道會激起大陸移民讀者的共鳴?所以說,《加中時報》從創辦本身就是個笑話,它從溫哥華登陸的那天起就是錯的。

嚴格意義上講,《加中時報》走的是「特殊媒體」的路子。所謂「特殊媒體」用前《世界經濟導報》資深記者張偉國的話講:就是中共運用其影響力在海外培植的貌似公允實則偏頗的輿論載體,他們依靠一些特定機構和人員,打著多元文化服務移民的旗號,迴避或者有意模糊新聞媒體與中共壟斷信息資源的本質對立,以海外言論自由的制度環境作掩護,潛移默化地用各種方式解除讀者對中共宣傳、統戰攻勢的應有警覺。在這些「特殊媒體」上,你可以看到完全不同於海外新聞自由大環境的一個小環境,在社情民意宣傳的背後充斥著中共「愛黨愛國」的主旋律。《加中時報》似乎也不刻意掩飾其「特定媒體」的特性,除了在報紙上每期辟有特定機構大幅活動圖片之外,它合作的媒體《新民晚報》、《今晚報》本身也證明了這一點。鑒別「特殊媒體」其實很簡單,一是看創辦人在大陸說的話。其次是在面臨一些重大敏感問題,如文革、反右、六四、法輪功等事件,或事關美中關係、台獨、藏獨等話題時,這些媒體的態度是不是平衡。《加中時報》(加西版)一年多來表現,為自己做了準確的註腳。

在海外干「特殊媒體」的人幾乎都來自大陸,其實不少也是生活所迫,不得已而為之,真正打心眼裡擁戴「黨文化」的不多。以溫哥華為例,據說那些媒體的創辦人有的是轉化了的當年「民運分子」,有的是曾經失意的「生意人」。大凡幹了這一行,就只能夾著尾巴,雖然出席宴會活動的時候算有點感覺,但內心的失落感也是明擺著的。畢竟在自由的環境中干非常有「中國特色」的工作,沒有一點煎熬恐怕當年也就不到國外混了。四個字,理解萬歲吧。但《加中時報》台灣創辦人選擇干恰恰是很多大陸人都覺得不討巧的「特殊媒體」,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何苦呢?在台灣民主社會成長,在北美自由環境生活,放著西方價值觀不宣揚也就算了,在無聊也用不著干「特殊媒體」啊,還到溫哥華,把別的同鄉也拖下水。

其實再撐一個月,就迎來《加中時報》(加西版)創刊兩週年了。我真的希望是因為創辦人或者發行人的某種道德醒悟才令這張報紙休刊的,如果真是這樣,我提議,到那時,我們一起來為這張消失的報紙燃上一支祝福的蠟燭吧。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趙靜芝:和北朝鮮「排排坐」的感覺
趙靜芝:「紅」僑領作惡和「黑」忠誠禍國
趙靜芝:「手太狠」總是欺負「心太軟」
趙靜芝:「1000個間諜」究竟「惹」了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