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來加拿大就像個小弟弟生活在強大鄰國美利堅的陰影下,然而,最近調查發現,普通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相比,工作時間更短、壽命更長、更健康、做愛更多,甚至更加富有。在運動、商業、財富上美國精英仍然領先世界,但是如果平均了看,普通美國人未必值得羨慕。如此看來,美國也許並非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畢竟判斷一個國家不能只仰望它的上層。
做美國人是最棒的。每個美國人對此堅信不移。他們的運動冠軍不僅是美國冠軍,也是世界冠軍。他們的公司不僅是美國最大的,也是這個星球上最大的。他們的軍隊捍衛的不僅是美國,還捍衛自由(當然自由的標準也是他們定)。像永遠的小弟弟一樣,加拿大人一直生活在鄰居美國的陰影下。加拿大人嘲笑美國人沒有文化;嘲笑他們談吐粗俗,思想狹隘;但是這一直是因自卑而生的冷嘲。社會學家雷金納德.比比說,”美國認為他們的國家是天下無雙的,是全天下人的福祉,他們從小就把這當成真理。”加拿大人怎麼能夠與此相比。
但事實上,當美國人忙著征服世界的時候,加拿大人在靜悄悄地打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當美國人追求幸福時,加拿大人在實現幸福。有什麼憑據?只需要看看統計數字。《麥克林》雜誌的加拿大國慶日(7月 1日)特刊對比了美國人和加拿大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誰的壽命更長?誰工作時間長?誰和朋友相處時間長?誰旅行得多?誰做愛更多?誰吃蔬菜水果更多?在搜刮查閱調查報告、民意調查、科學論文、政府白皮書、消費者數據庫後,《麥克林》找到驚人答案:沉默壓抑、收入微薄的加拿大人已經死了。無論你信不信,事實上,現在的加拿大人甚至比美國人富有,然而他們工作時間反而較短。加拿大人雖然更愛喝酒卻更長壽,生病較少,做愛更多,性伴侶更多,在床上更有冒險精神,未成年懷孕的比例卻較低,得性病的幾率也較小。加拿大人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更長,有更多時間旅遊探索世界。甚至在犯罪方面,加拿大也勝出一籌:雖然同樣容易觸犯法律,卻很少在作案時挨子彈送命。
數據還顯示加拿大人在享受生活,而美國人卻在忙著支付賬單。最驚人的數據是兩國公民的財產對比。截至2005年,加拿大中產階級家庭平均資產為 12.26萬美元,而據美國聯邦儲備局公佈數據,2004年,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平均資產為9.31萬美元。這些可以獲得的最新數據尚未包括通貨膨脹因素。由於加元的升值,今天,加拿大人更可能走在美國人的前面。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美國人負債更多,這意味著加拿大中產階級家庭比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富 30%.卡爾加里大學的傑克.明茨教授說,「現在我們更富有這一事實是個大轉折。它將改變我們看世界的觀點。」
明茨指出,就在不久之前,加拿大人還比美國鄰居窮得多。回到上世紀80年代,1加元僅相當於69美分。「通貨膨脹,我們真正的收入減少,生產力…… 簡直令人難堪。從1987年到1997年,我們的經濟狀況極其糟糕,」明茨說,「到1999年,我們在人均收入以及其他一切方面遠遠落後美國。當時的報紙充滿危言聳聽的人才流失報導。和美國人相比,加拿大的收入是如此之低,我們最光明的前途就是逃離這個國家。」
今天,情況完全逆轉,比如埃里克.奈伊一家三口就離開美國移居加拿大。41歲的奈伊在多倫多安省藝術與設計學院擔任教師。他說,兩年前,他收拾東西打包,離開加利福尼亞老家來到加拿大尋找新生活。他這樣做是為了獲得更優厚的報酬。「在加拿大,學術界的收入要高得多,”他說,」在加州擔任助理教授時,我的年薪只有5.5萬加元,在這裡神奇地變成7萬加元。
這一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明茨說這得感謝加元的升值、商品市場繁榮和更好的公共政策。他說,過去10年,美國生產力增長速度減緩,與此同時,加拿大則在拚命減少政府赤字,降低稅收。簡而言之,就國家而言,加拿大人做出了正確選擇,而美國人則錯誤頻頻。
看看普通加拿大家庭和美國家庭的收入和消費方式,情況會更加有趣。數據顯示,兩國中產階級家庭收入幾乎相同,至少根據可以獲得的最新的2005年數據。那一年,加拿大中等家庭平均收入約4.43萬美元(然後加入貨幣匯率和加拿大較低購買力因素),而美國中等家庭收入4.63萬美元。之後,加元持續升值。導致收入差距減小。雖然加拿大人的收入和美國人相差無幾,但加拿大人實際卻更富有,因為他們負債較少。收入並非衡量一個人財富的最佳尺度。要計算真正個人財富,除了累積擁有的東西還得減去負債。美國人負債多,多得多。在加拿大,平均個人負債額為2.346萬美元。在美國,個人平均負載4.025萬美元。這一切數據還是2005年,美國次貸危機發生之前的。如果現在對比數據,將發現美國人甚至更窮了。因為他們擁有的最大財產—房屋—大幅貶值。 「過去幾年,美國遭遇多次經濟危機,」明茨說,「這將極大影響淨資產。我估計,他們現在更加難過。」
那些移居美國的加拿大人最清楚兩國人在消費和負債問題上截然不同的態度。加里.范.博文在安大略省南部出生長大,1985年,他移居美國。現年 57 歲的他居住在佛羅里達州。他說他拒絕貸款買豪華車和寬敞豪宅。這讓他的美國朋友感到不可理解。我認識的多數在美國出生長大的人都比我熱衷借貸。他們認為這很正常。他們的消費態度是,『買不起?那用信用卡。而我從小受的教育是,如果沒有足夠現鈔,那你就是買不起。」
統計數據還顯示,美國人花錢大手大腳。他們喜歡大房子,平均居住面積2500平方英尺,而加拿大人均居住面積只有2000平方英尺。美國人年消費的 34%用在房屋上,相比之下,加拿大人只有19%.美國人還喜歡大汽車。豪華轎車和SUV在整個汽車市場中占21%的份額,而在加拿大只佔11%.在美國最受歡迎的車型是高級的豐田Camry.而加拿大人喜歡更經濟的本田 Civic.「這裡的人尤其喜歡SUV.」范.博文說,「至少在過去是這樣。我有個好朋友不久前買了一輛超大的GMCYukon,現在汽油價格漲到了每加侖4美元。幾天前我問他打算什麼時候賣掉那車。」我不能,他說,還沒有還完貸款呢。
社會學家比比認為,美國人的沉重債務問題的癥結在於他們總是追求最好的東西。美國文化更傾向消費至上,這和它們過度膨脹的市場有關。他說,比如,我感覺,他們的人均廣告花費要多得多。難怪他們人均負債比加拿大人多。這很大程度上是美國企業富有侵略性的成功市場策略造成的。「醫療花費也是讓美國人負債纍纍的原因。在美國,只要有好的保險計劃,你可以得到世界最好的醫療服務。一小時之內就能預約到MRI檢查。醫務人員眾多,專家也是最好的。但是,這一切都用沉重代價換來。范.博文說每個美國人對此都深有感受。他說,」到這裡後我注意到的第一個經濟變化就是醫療保險花費。當我妻子失業後,我們發現,只要自己繼續交費,還能保住保險。但是保險費每年高達5000美元。當時還是1986年,我們無法負擔。所以,之後我一直沒有醫療保險。”從加州遷居多倫多的埃里克.奈伊說,即使有保險的美國人也覺得不堪重負。「在州立大學任教時,我有世界上最好的醫療保險。」他說,「但是當我的孩子出生時 —絕對順利生產,沒有併發症—我的保險只能支付最初1萬美元醫藥費。剩下的8000美元全靠自己掏腰包。」
在加拿大,人們不僅比較富有,工作也相對輕鬆。2004年,加拿大工人每週平均工作35小時,而美國同行得干38小時。只有30%的加拿大人每週工作超過45小時,而在美國38%的人工作時間超過45小時。加拿大人休假時間也較長。成年加拿大人每年有17天假期,這其中有16天確實用於渡假。而美國人每年有14 天假,其中只有11天真正用於休假,這使他們在另一領域領先世界— 工作苦力。
由於假期更多,加拿大人更會享樂。他們比美國人花更多時間和朋友相處,一家人共進晚餐的幾率更高。他們也更常飲酒,27%的人每週多次飲酒,相比之下只有27%的美國人敢如此放縱。埃里克.奈伊說,搬到多倫多後,他最先注意到的一大差別是加拿大人更豐富的社交生活。「到加拿大後,我才開始和同事朋友們一起去酒吧。在這裡,我泡酒吧的時間比曾經居住過的其他任何地方都多。這是這裡文化的一部份,部份原因在於這裡的啤酒棒極了。」
克里斯蒂安.蘭德是另一位居住在美國的加拿大人。他出生在多倫多,兩年前搬到洛杉磯,經營這一家叫白人喜歡的玩意的網站。他也注意到美國人崇尚 大 ,但大未必意味著好。這裡的人理想不同,他說,人們更有野心,單就金錢和事業成就方面而言。而加拿大人似乎更歐洲化,我們更注重享受生活。 他跑遍了美國各地,發現要總結美國人和加拿大人的差別其實很難,因為美國人千差萬別。貧富懸殊,黑人白人的差別,美國不同階層族群之間的差異遠大於不同國家人民的差異。在形形色色的美國人中有一群和加拿大人非常相像。他們是居住在城市的左翼美國人,他說,加拿大其實就像是個美國左翼城市居民構成的國家。然而,無休止的慾望、私立學校、
漫長的工作時間、在洛杉磯似乎任人帶槍,這一切經常讓他覺得沮喪。他的美國妻子早就主張他們搬回多倫多。「也許,我們真會搬回去。」
雷金納德.比比注意到這一局面的諷刺性。美國是一個瘋狂追求快樂的國家。而加拿大似乎在無意中撞進了幸福樂園。當美國人加班加點追求美國夢時,加拿大人在酒吧裡和朋友暢飲。美國人的汽車和房子也許比較大,但卻被壓在沉重的債務下。他們看起來比較有錢,但數據顯示事實正好相反。真相是,所有的殘酷競爭,互相的攀比,最終會讓人不堪重負。「努力追求快樂是根深蒂固的美國特性,是身為美國人的一部份,」比比說,「但在加拿大,幸福幾乎是安詳和諧生活的副產品。」
無論在體育、醫療保險、商業或財富方面,美國人仍然在不知疲倦地爭當第一。確實,美國最好的東西幾乎就等於世界最好。但是,當你看普通美國人的生活,他們的成就顯得如此蒼白。正如不會說謊的數字顯示,比較從前自卑的加拿大人,美國人壽命較短、身體較差、做愛較少、離婚率更高、暴力犯罪更多。或許這說明,美國並非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畢竟評判一個國家,不能僅憑精英階層,相反,普通國民的生活狀況比較有普遍代表性。而事實上,普通加拿大人遠比他們的美國鄰居過得幸福逍遙。文章來源:中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