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報告:中國物價上漲原因及走勢

標籤:

【大紀元9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9月4日,保監會網站的資訊表示,國家統計局宏觀經濟分析課題組組長及成員所做的《統計局報告析近兩年中國物價上漲的原因及走勢》指出,近兩年來中國市場價格呈現明顯上漲的態勢,已經成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一個突出矛盾和問題,他們在報告中分析了價格上漲的主要特徵、原因及下階段走勢如何等,並指出價格上漲的壓力依然不輕,控制價格過快上漲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價格上漲有四個主要特徵

中國國家統計局宏觀經濟分析課題組幾名人士做出的近兩年來價格上漲的特徵原因及走勢分析報告中,首先闡明近兩年價格上漲的主要特徵是:一. 漲幅創近10年來的新高;二. 上漲主要集中在食品和居住兩大類;三. 上漲範圍不斷擴大;四. 農村漲幅高於城市。

分析報告說,1997-2006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基本都在2%以內。進入2007年以來,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逐季攀高,從一季度的2.7%,分別上升至2季度的3.6%,3季度的6.1%和4季度的6.6%,全年漲幅達4.8%。今年1-7月,漲幅又進一步上升至7.7%,為1997年以來的最高漲幅。

從大類看,上漲主要集中在食品和居住兩大類——也是對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影響較大的兩個大類。食品類價格漲幅從2006年的2.3%,提高到2007年的12.3%,2008年1-7月達到19.5%,對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的影響程度從2006年的51.9%,分別提升至2007年的83.9%和2008年1-7月的82.3%。居住類價格2007年上漲4.5%,2008年1-7月上漲7.0%。

上漲範圍不斷擴大——除食品和居住類價格漲幅較高外,其餘種類商品價格的漲幅也在逐步擴大。煙酒及用品類同比漲幅由2006年的0.6%上升至2007年的1.7%,今年1-7月上升至2.7%;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類同比漲幅由2006年的1.2%上升至今年1-7月的2.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價格漲幅由2006年1.1%上升至2008年1-7月3.3%。

農村漲幅高於城市,內陸高於沿海。從城鄉看,2006年城市、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均為1.5%。2007年,農村漲幅為5.4%,城市漲幅為4.5%。今年1-7月,農村漲幅進一步提高到8.3%,城市漲幅為7.4%。從沿海與內陸比較看,2007年,內陸地區平均上漲5.3%,沿海地區平均上漲4.2%;今年1-7月,內陸地區平均漲幅進一步升至8.5%,沿海地區的平均漲幅為7.3%。

近兩年來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中國國家統計局宏觀經濟分析課題組分析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國際輸入的因素;其次是部分商品供求不平衡的因素;第三是成本持續上升的因素;第四是結構調整的因素;最後是流動性過剩的因素。

報告表示,近兩年來價格上漲有著深刻的國際背景。由於世界經濟已連續4年保持5%以上的增長,特別是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大國經濟快速增長,使全球初級產品需求量迅速擴大。加上美元持續大幅貶值,進一步推動了國際市場石油、煤炭、農產品、鐵礦石及金屬等基礎性產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

其中世界主要糧食品種從2006年9月至2008年6月,價格大幅上漲。絕對價格在今年1-7月均達到近30年來的最高價位。金屬及礦產品:2003-2007年,金屬產品平均價格5年分別上漲11.8%、34.6%、22.4%、56.2%和17.4%,2008年1-7月又上漲4.2%,累計漲幅為251.6%。國際市場商品價格的大幅度上漲,直接導致中國進口價格總水平一路走高。

成本持續上升的因素——生產要素價格上漲是成本上升的重要方面。勞動力成本上升較快。2000-2007年職工實際工資年均增長12.3%,與此同時,相應地企業用工成本也逐步提高。土地使用成本逐步加大。結構調整的因素指的是城鎮化快速發展,帶動農產品和食品的需求較快增長。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中國人口數量和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報告指出的流動性過剩的因素時表示,通貨膨脹歸根到底是一種貨幣現象。

下階段價格走勢分析

報告說,對下一階段價格走勢的初步判斷及建議在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的綜合作用下,目前市場物價走勢開始出現一些積極向好的變化,為有效抑制通貨膨脹創造了有利條件。首先是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連續3個月走低。隨著下半年“翹尾”因素影響的減弱,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可望進一步回落。

另外,隨著世界經濟增長的放緩和需求的減弱,國際市場石油、鋅等金屬基礎產品價格出現回落。國際市場原油現貨價格從7月中旬145美元/桶高點回落到8月8日的115美元/桶。不到1個月時間回落了20%。同時也要看到,下階段價格上漲的壓力依然不輕,控制價格過快上漲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一是農產品價格漲幅明顯回落的難度較大。二是上游產品價格快速上漲,加大了最終消費環節價格上漲的壓力。三是理順資源性產品價格的改革可能會形成對價格總水平上漲的壓力。四是國際輸入型通脹的壓力仍較大。從國際市場價格看,大米、小麥、玉米價格雖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或漲勢減緩,但仍處在較高水準,加之國內外差價的存在,對國內價格仍有上漲的壓力。針對未來價格上漲的壓力仍然較大的情況,需要繼續採取必要措施,努力控制價格的過快上漲。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公布:四千五百餘萬人沒有醫療保險
建築業產值下降 陸克文表示承擔責任
統計顯示  以色列失業率二十年新低
上一季加拿大人海外旅遊者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