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簡訊(2008年9月3日)

標籤:

【大紀元9月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雨田2008年9月3日華盛頓報導)9月3日星期三,美國股市漲跌互見。當天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份美國的工廠訂單增長高於預期。另外,紐約市場的原油期貨價格略微下降到每桶109美元。不過,面對星期五將要出爐美國的就業市場報告,投資者對美國經濟依然感到憂慮。分析人士指出,總體上股市前景仍然具有不確定性。

星期三收盤時: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升15.96,升幅為0.14%,以11,532.88收盤;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下滑2.59,約為0.20%,以1274.98作收;以高科技公司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降15.51,降幅為0.66%,收在2333.73。

$$$$$$

9月3日星期三,美國製造業強勁反彈和歐元區經濟萎縮的消息導致美元兌歐元和英鎊匯率攀昇,原油降價也幫助支撐美元升值。與此同時,全球經濟走緩導致投資人減少日元套利交易,日元對歐元和新西蘭元等貨幣升值。

到美國之音財經縱橫截稿時間為止,在紐約貨幣市場上,一美元兌換108.24日元,0.6896歐元,1.0618加元,0.5626英鎊,1.197澳元,1.1053瑞士法郎。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一比6.8345。歐元兌人民幣匯率是一比9.9097。

$$$$$$

美國商務部星期三報告說,7月份美國的工廠新訂單增長1.3%,高於分析師預測的增長0.8%,並且是連續第5個月增長。主要體現在,7月的商用飛機訂單猛增28.1%,所有交通運輸產品訂單上升3.2%,是5個月來的最大升幅。不包括交通運輸產品的工廠訂單上升1%。

分析人士指出,訂單增長較為強勁主要得益於美國的出口需求旺盛,不過一些經濟學家擔心,由於歐洲和日本等主要海外市場的疲軟正在擴散,美國的出口強勢可能難以持久。

$$$$$$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星期三發表的商業形勢報告《褐皮書》中說,美國仍在艱難地對付經濟增長緩慢和通貨膨脹上揚等問題。美聯儲特別強調房地產、信貸和金融領域出現的危機給美國經濟造成的損害。這些問題預計將持續到明年。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聯邦儲備委員會的其他成員幾乎都認為,下個星期開會時應當把基準利率維持在2%,而且一直維持到今年年底。鑒於美國經濟的脆弱處境,美聯儲並不急於提高利率來扼制逐步上升的通貨膨脹。

很多經濟學家都認為,隨著消費者和工商企業進一步縮減開支,美國經濟今年晚些時候有可能再次觸礁。美聯儲表示,進入秋季,美國的經濟活動會繼續減緩。

$$$$$$

美國聯邦監管機構指控華爾街的兩位證券經紀人欺騙客戶,因為它們未經授權就買入了十億多美元跟次級房貸有關的證券。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對這兩位原屬於瑞士信貸銀行的證券經紀人進行的民事訴訟案中指出,這兩個人誤導公司客戶,使他們以為所購證券得到聯邦政府的擔保,像現金一樣安全。而實際上,這些證券都是由次級房貸等高風險資產支持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被指控者退還詐騙資金,並交納罰款。

$$$$$$

加拿大央行加拿大銀行宣佈將基準利率維持在3%。加拿大銀行稱,雖然本國經濟已略微走軟,國內需求已經放緩但依然強勁,經濟仍然接近它的產能,另外,由於能源等商品價格下降,通脹率將低於原先的預期。該央行還稱,當前的利率水平是適當的,其有利於使核心通脹率在明年下半年之前回落到央行設定的2%的控制目標。一些經濟學家預計,加拿大央行在近期內都可能保持利率不變。

$$$$$$

歐洲統計局公佈報告稱,今年第2季度歐元區經濟較前個季度收縮了0.2%,與早些時候報告的初值相同。這項修正後的數據顯示,歐元區第2季度經濟較去年同期增長1.4%,略低於最初報告的1.5%。經濟季比出現收縮主要表現在,出口下滑0.4%,投資下降1.2%,家庭支出減少了0.2%。報告顯示,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德國經濟季比下滑0.5%,法國和意大利經濟分別下滑0.3%。

$$$$$$

8月份英國的消費者信心依然保持在至少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據全英建築協會(NBS)發佈的報告顯示,英國8月份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依然為52,與7月份相同,是自2004年5月該協會開始發佈此項指數以來的最低記錄。全英建築協會的首席經濟學家厄雷指出,英國經濟的不確定性繼續對消費者信心造成負面影響,但消費者看來正開始以一種務實的態度看待未來。

$$$$$$

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週三開始舉行為期2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大多數經濟學家預計該央行將決定把基準利率維持在5%,這將是英國央行自今年4月以來一直保持利率不變,目的是要抑制通貨膨脹。英國7月份的通脹率達到4.4%,較央行設定的2%的控制目標高出一倍以上。不過經濟學家指出,由於英國經濟顯著放緩甚至存在衰退的風險,使得英央行在今年年底之前降息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

巴黎俱樂部(Paris Club)主席米斯卡(Xavier Musca)稱,巴黎俱樂部將與阿根廷就其償還債務的問題進行磋商。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週二宣佈,將動用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償還拖欠巴黎俱樂部總額為67億美元的全部債務。米斯卡稱,將定於9月15日舉行會議,討論阿根廷的債務償還問題。阿根廷央行的外匯儲備約為470億美元。巴黎俱樂部屬於非正式國際組織,成員國包括19個工業化國家。

$$$$$$

新加坡央行發佈的最新調查報告稱,經濟學家預計2008年新加坡經濟將增長4.2%,低於6月時調查預測的增長5.5%。早些時候公佈的數據顯示,新加坡第2季度經濟僅增長2.1%,遠低於經濟學家作出的4.7%的預測。這項最新的調查還顯示,經濟學家預計今年第3和第4季度新加坡經濟將分別增長2.7%和4.8%。分析人士還預計今年該國的通脹率將達到6.4%,高於6月份調查預測的6%。

$$$$$$

韓國媒體朝鮮日報報導稱,國有的韓國開發銀行(KDB)已向因次貸危機而陷入困境的美國第4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發出收購提議,以5萬億至6萬億韓元(約53億美元)收購雷曼兄弟25%的股份。韓國開發銀行還要求在最初收購25%的股權之後有權將其在雷曼的持股比例提高到40%至50%之間。 報導還說,韓國開發銀行將與韓國其它幾家銀行組團進行收購,目前正在等待雷曼兄弟的回應。

$$$$$$

中國政府表示,將擇機開放中國公民組團赴北韓旅遊。上個月底中國國家旅遊局副局長杜江率代表團對北韓進行友好訪問,雙方就進一步開展旅遊合作進行了商談。 據悉,中國與北韓的旅遊部門將展開進一步磋商,待雙方政府正式簽署有關文件之後,將選擇合適的時機啟動中國公民組團赴北韓旅遊。

中國新華社報導說,可能將在2009年開放赴北韓旅遊。2009年是中國與北韓建交60週年,被定為”中朝友好年”。

$$$$$$

台灣呼籲與中國內地加強石油開發合作。台灣政府控股的中國石油公司(CPC)稱,該公司已向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提出建議,共同開發東海油田。中國石油公司表示,已向中海油表達了合作開發東海油田的意願,現正等待中海油的答覆,希望雙方能就此展開磋商。

中國石油公司與中海油於2002年組建了一家合資企業,合作開發台灣海峽台南盆地的油田。

$$$$$$

伊拉克政府宣佈已批准與中國簽署30億美元的石油服務協議。伊拉克政府發表聲明稱,內閣已經批准雙方有關開發伊拉克阿赫代布(Ahdab)油田的服務合約。根據這項合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將開發阿赫代布油田,為期20年。預計該油田的日產量將在6年內達到12萬5000桶。

伊拉克政府在與中石油就這項原本為1997年薩達姆執政期間簽署的石油協議的重新談判中收緊了協議條款,從薩達姆政府簽訂的石油產量分成協議(PSA),變成按固定收費計算的服務協議。

$$$$$$

美國聯邦政府向加州洛杉磯一家法院提起控訴,指控美國的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Boeing)在與美國空軍的交易中誇大價格,導致空軍花冤枉錢。美國政府在訴狀中稱,波音公司在1998年與美國空軍的談判過程中虛報合同價格,使空軍在購買B-1轟炸機防護系統時多花了750多萬美元。 美國空軍當時從波音公司購買了57套這種系統,共支付了3600萬美元。

$$$$$$

美國國際機械師和航空工人協會星期三就波音公司(Boeing)最新的3年期勞工合同提議進行投票。該工會建議工人反對波音提出的這項包括加薪11%的合同提議。該工會工人將就這項合同提議和是否進行罷工進行投票。該工會如要舉行罷工,需要獲得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員批准。

目前的勞工合同將於9月3日午夜到期,意味著如果獲得成員批准,工會將可能於9月4日開始舉行罷工。據業內分析人士估計,罷工將使波音公司的收入每天損失1.2億美元。

$$$$$$

最新的銷售數據顯示,美國汽車市場的衰退局面尚未觸底。福特汽車公司星期三報告說,八月份的汽車銷售量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6.5%,比七月份還要糟糕。豐田汽車八月的銷量跟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9.4%。通用汽車的銷售量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0.3%。只有日產汽車報告說,八月份的銷售量年比增加了13.6%。

$$$$$$

印度塔塔汽車集團(Tata)位於該國西孟加拉邦的Nano汽車工廠的支持者和反對者發生衝突。當地警方稱,支持者阻斷了通往該廠的一條公路。近幾個星期,因建廠而失去土地的農民在地方反對黨的領導下頻頻舉行抗議活動,抱怨沒有獲得足夠的補償。而支持者中大多數是該邦執政黨成員和已獲得補償或該廠工作崗位的農民。塔塔集團星期二晚間暫停了這家工廠的工作,並表示正在另尋地點進行這一項目。

關鍵詞:財經縱橫,財經簡訊,股市,匯市,美國,中國,油價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財經簡訊
財經簡訊 人氣 0
財經簡訊
財經簡訊 人氣 0
財經簡訊
財經簡訊 人氣 1
財經簡訊
財經簡訊 人氣 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