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台灣大紀元報不定期開設《杏壇阿善師》專欄,邀集各級學校菁英優良教師執筆,主題圍繞教育各項議題,或是師生間的溫馨小故事、教導小撇步,乃至教師們的心情故事,是一個供教師們在全球媒體上表慧見、綻芬芳的教育園地。
* * *
教育有塑造人民的價值觀、建構習慣與培養技術等等的功能,換句話說「辦了什麼樣的教育等於打造什麼樣的國家。」而在第一線從事工作教育的老師們則毫無疑問的肩負著如此的重責大任與無比的榮耀。因此不論在師資培育或教師研習中讓老師擁有能快樂幸福的知識、態度、行動力與環境即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要件,而當個個都是阿善師的時候相信也讓現今越趨緊張的教育環境能夠芬芳怡人、百花齊放了。
自從世界衛生組織在上個世紀末提出本世紀的三大疾病以來,「癌症、憂鬱症」似乎名正言順的衝擊了許多人的生活,教育工作者也在被影響之列,個人身心健康與大環境的惡化互相影響的結果,也不難從孩子的學習過程與成果看出教育所面臨的極大挑戰。「人無遠慮則必有近憂」,教育的百年大計必須先照顧好教師。我們衷心相信因為「杏壇阿善師」的崛起與引領,必將歸正教育找到人類新的美好未來。
一個「杏壇的阿善師」必然需要了解生命的本質,生命的特性在「向上與向善」,事實證明:當一個人發了脾氣以後總會心情不好、甚至吃不下飯,嚴重者往往會過度情緒化的走上極端。不但沒有「結善緣」更沒有「善了」,遑論作育英才。
如果了解生命特性中善的基礎,將善的因素擴大讓惡的情緒沒有空間,將生命「日日新茍日新」的動力發揮出來,鍛鍊內省的功夫,如此一來則何必用外求的手段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何需利用一如訓練馬戲團動物的手法來教育下一代?阿善師們必然能用自己生命的態度營造一個優質而令人留連忘返學習環境,個人的氣質不但讓學生又愛又敬,也讓家長能視為教育子女的寶庫一般的樂於親近與合作,到如此境界則其中的快樂與幸福自不在話下了。
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快不快樂與幸不幸福跟物質環境的關係並不絕對,倒是跟「心理的認知」關係緊密,說的白話一點就是「心中預期的目標跟實際上實現的落差」,落差越小越容易讓人感到快樂幸福,反之則越不容易令人滿意遑論幸福快樂呢?那麼成為一名老師的「初衷」就可能是從事教職能否幸福快樂的關鍵因素,更是成為一名「阿善師」的首要條件了。
因為戰爭的關係,在上一個世紀的小康之家的父母多數希望子女能夠找到一個溫飽、固定又擁有知識及受人尊崇的工作,那「老師」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加上有寒暑假及不錯的退休待遇,對一個日後可能需要照顧家庭的人來說的確有許多誘人條件。
當然不是人人都抱著這樣的想法去當老師,只不過,當沒有靜下心來好好檢視自己當老師的「金不換」條件時,隨著時間、人事與環境的考驗接踵而來,一道道的難題也正考驗著教師個人對生命認識與對教育良心的堅持,俗話說的好:「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老師」,老師必然有將學生能教到「青出於藍」的胸襟與方法,這是大善的一種體現,是做為「阿善師」的風采,也會讓自己活的輕鬆、自在、快樂、又幸福!◇(//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