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我害人人,人人害我」

——中國的有毒食品是如何煉成的?

何清漣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9月26日訊】毒奶風波掀起滔天巨浪,中國當局處理了幾位官員以「平民憤」。但對中國人來說,今後最迫切的問題是:如何才能保證食品安全?在此,我想表述自己多年來的一點觀察心得:在中國,要想改變食品生產鏈各個環節那種「我害人人,人人害我」的、以鄰為壑的廠商經營方式,其難度不亞於貫徹控制人口與環保這兩大基本國策。

  中國的食品安全受到威脅開始於90年代。筆者在《現代化的陷阱》第6章「中國經濟倫理的畸變」當中,曾指出過制劣造假蔚然成風所造成的嚴重危害。而這種以鄰為壑的廠商經營方式之所以愈演愈烈,是因為從本世紀開始,生產主體與政府態度有了重大變化:

   首先,現階段制假造劣的生產主體與上世紀90年代不同。90年代,中國制假造劣的主體以地下工廠、個體工商戶、鄉鎮企業為主,產品包括潲水油、礦泉水、豆腐等低成本日常食品,均冒用有名廠家的牌子。產品去向多是個體飯店商店與集市攤販。由於地下工廠與個體工商戶和政府官員瓜葛較少,也非地方納稅大戶,打擊他們不會妨礙政府及官員利益,所以當時各地工商局工作尚算賣力,每年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也是媒體報導的重頭戲。

  但從世紀之交開始,這一情況發生了變化,制假造劣隊伍中加入了各種所有制形式的大型企業,包括一些以中國為生產基地的外資企業,以出口為主的食品加工企業。導致食品劣質化的原因很複雜,一是企業本身的責任,如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等。二是食品原料受到污染。這裡又分為兩種情況,第一類是生產加工過程中的人為污染,比如蔬菜種植過程中過度投放農藥,木耳加工成乾貨時使用硫酸銅,養殖業大量使用各種抗生素、激素等。河北天洋食品廠生產的餃子先後在日本與國內導致許多人中毒,原因是其原料含有劇毒農藥甲胺磷殘留物。第二類則是因土地受到嚴重污染,生長於其上的農產品含有各種致癌物質。目前中國受鎘、砷、鉻、鉛等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近3億畝,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5,被重金屬污染的糧食每年也多達1,200萬噸。

  其次,隨著各種所有制的大企業成為制假造劣的生產主體,以及食品污染源多頭化,中國當局的態度發生了微妙變化,對不同企業的制劣造假採取分而治之的態度。對於外資企業的品質醜聞,當局態度比較認真。比如美國惠氏公司的學兒樂奶粉亞硝酸鹽超標準,雀巢公司的轉基因奶粉與碘超標奶粉均被禁售。但對本國「民族工業」態度則比較「仁慈」,比如三鹿公司 2004年曾在阜陽假奶粉事件中沾包,但仍然被國家質檢局列為向國民推薦的8種免檢優質奶產品之列,中央各部委還將各種榮譽不斷加之于三鹿之身,直至釀成今日大禍。

  在「中國製造」因品質發生涉外貿易糾紛時,中國政府的法寶是祭起「民族主義」大旗,將經濟問題政治化。比如剛剛去職的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在2007年7月17日的講話中,稱國外媒體「動輒以『有毒』、『致癌』、『污染』等字眼,把個別食品問題說成是整個中國食品的問題, 把個別不法企業的問題說成是中國政府監管體制的問題」,是有意「製造『中國產品安全威脅論』,把中國產品妖魔化,達到在經濟上嚴重影響我產品出口貿易,在政治上破壞我國的國際形象的目的。」此舉給國內企業的暗示是「不管我們做了什麼,政府會保護我們的」,從此放心大膽地制劣造假。

  中國政府自知治理這種「我害人人,人人害我」的食品生產鏈已經難於上青天,於是國務院率先辦起了為官員們服務的各類食品特供基地,優先保證官員群體的食品安全,而對市場監管採取眼睜眼閉的不負責任態度。這就是毒奶粉事件不斷上演的社會大環境。

   可以說,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看似發生於生產領域的經濟問題,但實質上卻是中國政治腐敗、經濟倫理畸變、環境生態持續惡化中所產生的一株毒果樹。它在國家(政府)、市場、生產者三者之間那種很不健康的長期互動中萌芽生長,如今已枝繁葉茂,樹大根深,僅僅依靠頭痛醫頭的治理註定無法奏效。這株毒果樹的消失,有賴於滋養它的土壤改良。

──轉自《華夏電子報》第263期(//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何清漣:北京奧運流失了民眾最後的政治信任
何清漣:「和」字方陣並不代表中共繼承了千年道統
何清漣本週六演講: 近十年中國為何進入社會反抗高峰期﹖
何清漣:奧運金牌「多收了三五鬥」之外的損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