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1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聞劍報導)隨著河北省三鹿奶粉事件中受害者人數的進一步攀升和對事件的進一步調查,人們對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也進一步升級。
對嬰兒奶粉安全性擔憂的一個典型表現是有些家長不再相信任何奶粉,改給孩子餵食米粥。有專家指出,為了提高食品安全監管系統的效率,涉及到產品安全的中國九個部委必須協調溝通。中國廣州博客北風表示,他對九部委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的協調溝通並不表樂觀:
「事實上,這次毒奶粉危機,如果我們回憶一下過去30年來的一系列事情,不管是衛生部還是質檢總局,其實不同的渠道有相當的信息反饋到了這些層面,但最後都沒有形成一個合力或者是共識。希望他們充分交換信息或者協同作戰,我覺得在現在這種體系之下,我覺得有點是鏡花水月了。」
中國目前對食品安全進行所謂的「環節管理」。以三鹿奶粉事件為例,供應奶料的奶農及企業是由農業部監管,牛奶生產商的加工過程由衛生部和國家質檢總局監管,奶粉在市場銷售中的安全抽查由工商局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負責。有評論認為,由於相關部門只片段管理,不聯合行動,從而影響對食品安全整過過程的監管效率,最終導致釀成悲劇性。
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問題學者賴洪毅博士表示,改善和加強中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短時間內很難奏效:
「中國改革30年,但是我覺得模式主要是比較粗放型的發展模式,不管是技術還是投入都是比較粗的。在一定程度上軟的方面,像投資環境、人對商業的準則、道德的遵從都是非常粗的。很多國內人的說法叫原始資本主義,很多國內人對市場經濟的了解非常簡單粗糙,什麼東西都可以不顧忌,法律、道德都可以不顧及,只要能帶動經濟發展、能夠推動市場向前發展,任何別的東西都不需要。」
中國已經有了《食品衛生法》和《產品質量法》。三鹿奶粉事件折射出兩部法律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於是,有專家寄希望於已經形成草案但還沒有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對此,北風表示:
「即使你有新的法律法規,但是,法規的執行者還是那些人。法規落到實處才是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但是,怎麼落到實處?就是要有相對透明的輿論環境去監管,在司法之外還要有一個相對公正的監督力量才有可能保障。」
中國近年來出發生過多起轟動海內外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專家指出,三鹿奶粉事件所暴露出來的並不是一個立法方面的問題,而更是一個執法方面的問題;中國已經有的法律可謂規定的明確、嚴格和細緻,但在執行過程中卻問題百出。對此,北風接著表示:
「這整個還是一個權力架構制約的問題,有沒有獨立的問責機構可以對他們起到足夠的問責?例如人大、媒體,這才是關鍵的制約作用。如果靠他們行政體系的自我覺醒,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如何做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賴洪毅博士表示:
「我覺得還是法制跟道德水準的問題,另外一個就是政府監管,三個方面都出了問題,再加上公民社會參與的問題。最後的解決我覺得要同時進行才行,否則很難看到各方面都有很明顯的改觀。」
賴洪毅認為,法制建設、全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政府監管和公民社會的建立四方面同時做好才能看到希望,否則充其量只是看到了光明,但卻找不到出路。(//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