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反共吸票、弱者嗆聲——香港立法會選舉啟示

【大紀元9月12日訊】九月七日,香港舉行立法會選舉。六十個席位中,三十個由分區直選產生,三十個則由功能組別的小圈子選舉中產生。「民意」體現在直選中,小圈子選舉絕大部分由(共產)黨意操控,因此民意在立法會中一直是少數。

自從一九九七年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以來,泛民主派逐漸在萎縮中,因為被「基本法」的鳥籠民主框死,還有中共強大的統戰攻勢,包含了威脅與利誘。今年因為在北京奧運之後,還有前面四川地震與西藏鎮暴的愛國主義教育與威脅,加上投票前的十天,中國金牌選手不顧疲勞來香港表演運動秀與親民秀(三位女選手因過度疲勞而昏眩),因此泛民的選情不被看好,擔心連足以否決議案的二十一席也拿不到。但是投票結果,泛民拿到二十三席(直選十九席,功能組別四席),比上屆減少三席,但比預測好。他們承認有僥倖成分,也讚揚選民的配票智慧。

從這次選舉,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第一,北京對普選做出空洞的時間承諾,使政治議題失焦,但是近來香港高通貨膨脹與依賴中國經濟神話的破滅、貧富差距的擴大,以及退休高官不避嫌的出任財團要職的官商勾結現象,引發市民的強烈不滿,因而把票投給泛民。

第二,這次的最大輸家是代表工商界的自由黨,他們基本上是建制派,但不如共產黨外圍組織民建聯那樣堅決,例如二○○三年的背叛導致二十三條國安立法的破產。這次他們在直選中完全失敗,除了表明政治版圖的兩極分化外,官商勾結的陰影,以及他們缺乏基層工作的努力都是原因。

第三,泛民的「社民聯」異軍突起,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現象。他們才成立兩年,以激進著稱,所謂激進,一是代表中下階層利益,二是反共色彩明顯。去年區議員選舉初試啼聲,今年從兩席變三席,除了立法會中唯一能有肢體動作的梁國雄連任以外,黃毓民更是具有更大魅力的新兵。

黃毓民幾十年反共如一日,是社民聯的首領,能言善道,有直搗敵營的勇氣,因此參選後人氣急升,以高票當選。但是他對泛民中溫和派的批判,也使他搶了他們的票。同區中公民黨候選人的票被他吸走太多而落選。同區另一個泛民元老劉千石因為投共,得票更慘。

由此可見,不但民主與專制的對立,仍是香港政治的焦點,階級矛盾也上升到重要地位,這是過去並不顯著的。

這次親共陣營的總協調是中聯辦(前香港新華社),他們賣力的程度,使其中的一個官員被認為與一位女候選人有「地下情」,當然「她」還是選上了。另一個靠親共福建鐵票的蔡素玉落選,顯見族群票不是萬能。

這些情況,對台灣也是寶貴的啟示。(//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港媒預測民主派大敗結果跌破眼鏡
吳靄儀投訴場地差不尊重選舉
田北俊辭任黨主席 周梁淑怡離行政會議
今日報章頭條摘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