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0日訊】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的關係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且爭論不休的話題。贊成或反對兩者之間有因果關聯的人士都大量列舉了支持自己觀點的理由和例證。而聯繫到中國的個案及其最近的發展,雙方都變得更加振振有辭,誰也不發說服對方。結果,是雙方處於焦灼狀態。
其中,一派觀點認為,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聯。市場經濟未必能夠帶來民主政治。有極端者斷定,市場經濟妨礙民主政治,還有人認為,權力壟斷型發展模式將取代自由民主。結合到中國,中國經濟發展並非像預期的那樣政治民主化。財富與權力結合起來的策略加強了執政的合法性,同時也阻止了經濟發展促進政治民主化的轉變。中國的以經濟發展替代民主化的模式造就了輝煌的經濟奇蹟,證明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可以不相干。所以,經濟發展、經濟改革既非政治民主和政治改革的充分條件,也非其必要條件。希特勒治下的第三帝國曾經取得驚人的經濟增長,但是它並沒有導致政治民主,相反卻強化了極權專制。經濟發展提供抗拒民主的資源和手段。我把這一派稱為脫鉤派。脫鉤論者的結論是:在今日中國,經濟改革並不會導致政治改革。與其說經濟的增長,不如說經濟的危機,更可能成為政治改革的驅動力。
另一派觀點認為,從人類社會發展史看,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相互伴生。自由市場經濟與憲政民主政體之間有著內在的邏輯聯繫。沒有民主就沒有真正的市場經濟。從各國的情況來看,雖然有個別國家有市場經濟而無民主政體,但是民主政體只能存在於自由市場經濟之中。這意味著,雖然有了經濟上的自由不等於有了政治上的自由,但沒有經濟上的自由決不會有政治上的憲政民主。因此,市場經濟雖不是憲政民主的全部條件,但卻是必要條件。也只有民主政治才最能保障經濟自由,最有利於財富的創造。有極端的端點認為,自由市場經濟會自動帶來民主政治。我把這一派稱為掛鉤派。聯繫到中國,這一派認為,市場經濟雖然還沒有帶來民主政治,但是已經大大地節制和緩和了權力的剛性。初步的市場經濟已經為民主化創造了一些初步的條件,而且還在繼續創造這樣的條件。
我個人傾向於認為,中國正在進行的轉型是一個全面的轉型。市場化與民主化是這一轉型中不可或缺的兩個重要方面。我甚至認為,市場化是民主化進程的一部分。市場經濟導向的經濟改革改採取的措施都是對社會有益的,民主化所需要的。
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是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等普世價值的制度載體。在很大程度上自由民主是人類追求與踐行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的產物。如果民主與自由是分不開的,那麼民主政治與自由市場經濟就是分不開的。如果自由是民主政治所要落實與保障的,那麼有利於市場經濟的人身自由、經濟自由、契約自由和遷徙自由是有利於民主政治的。
經濟自由是一切其他自由不可缺少的條件。市場經濟中獲得基本權利與自由是人的基本權利與自由的重要組成的,也是民主政治努力為之帶來的。因此這種自由具有重大意義。市場經濟對民生的改善與民主政治一樣,是非常有意義的。這種意義不是民主政治可以取代的。市場對計劃的取代,就是自由對命令的取代。民主政治,只要最終落實到民生上,就不能把實現市場經濟排除在其目標之外。經濟自由所帶來的經濟發展,若要想得到持續,就必須有政治自由。爭取自由市場經濟的努力,就是爭取民主政治的努力的一部分。
市場經濟有利於民主政治,也需要民主政治。目前的經濟發展未能促進民主政治不等於市場經濟不利於民主政治,只說明中國的經濟改革與經濟發展在許多方面偏離自由市場經濟,說明中國的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一樣,短缺而不是過剩。自由市場經濟在中國的命運,就是憲政民主政體在中國命運。如果後者在中國沒有機會,前者在中國在難以立足。如果自由市場經濟在中國能夠立足紮根,憲政民主必將隨之而來。
原載於《財經文摘》 2008年9月號)
──轉自劉軍寧博客(//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