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開炮美國夢八三節完勝希臘92-69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8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高小虔綜合報導)北京時間8月14日晚,美國夢幻八隊進行預賽B組第三輪比賽,他們對上舊恨希臘男籃。因為兩年前,希臘隊在2006年日本男籃世錦賽的準決賽中,擊敗了年輕美夢七隊。今天科比一反常態,從首節就積極進攻,並守死火箭舊將斯潘諾里斯,更在第二節配合詹姆斯(L.James)和韋德(D.Wade),一口氣將比數拉開到19分。下半場打不開局面的希臘,竟與美國隊打得分戰,結果提早崩潰。最終美國以92-69擊敗希臘,報了兩年前世錦賽的一箭之仇。
  
「自從我們輸掉那場比賽從日本回來後,我就把今天這個可以復仇的日子記在了日曆表上,我等了整整兩年了。」作為當年夢七核心的安東尼(C.Anthony)說道。
  
不過這對於美國隊來說,不但是一場復仇之戰,也是一場驗明夢幻隊成色的比賽。畢竟前兩場對上的中國和安哥拉都是弱隊,前者沒速度、沒體力、更沒對抗性,後者又沒高度,技術層面更是無法相比。而希臘是歐陸最擅長使用聯防的球隊,在2006年的世錦賽準決賽裡,希臘男籃緊縮內線的聯防讓美國男籃徒呼奈何,擋拆配合打出63%的奇高命中率,並將美國男籃逆轉淘汰。
  
希臘明顯的激起科比(K.Bryant)的好勝心,尤其美夢七隊2006年一戰,他又剛好缺席。所以今天一戰,勝利將代表著科比在美夢八隊實質上的地位。當然他也非常想試試當年擊敗美國的這支隊伍到底有多少斤兩,所以從開場科比就以犀利的突破,擊潰希臘聯防打進4分,而當年獨得22分的希臘得分王斯潘遭到科比貼身嚴防後,除了開節的4分,整個上半場僅一次三分出手,還被龍王波甚(C.Bosh)給蓋下,毫無作為。
  
不過希臘畢竟還是強隊,團體的打法讓得分點相當平均,加上首節美國隊在安東尼三分投進後,外線找不著籃框,基德(J.Kid)更是早早三犯下場,美夢八隊第一節僅以20-16微幅領先。
  
次節美夢八隊的緊逼防守產生效用,打破僵局的是韋德的連續搶斷,打出美夢八隊的快速球風。接著閃電俠更是全力往希臘籃下衝,科比也樂的搶籃板、傳助攻為小老弟作嫁,韋德先是打成三分,又追加一顆三分球,夢八以36-26拉開差距到兩位數。接著科比又用三分球在希臘傷口灑鹽,1-2-2的緊逼防守更將希臘分數定格在30分,高失誤低命中讓擋拆完全潰堤。隨後詹姆斯也加入戰局,助攻龍王波甚後,還投進壓哨球,打出15-6的攻勢後,美夢八隊以51-32領先19分。
  
找不到進攻方法的希臘隊,第三節利用美國隊防守鬆懈,企圖打快追分。但科比很快就視破,率先突破在空中停留打了斯潘一個三分打,並與安東尼各砍進一個三分球,將分數拉開到63-40,下場前還送了斯潘一個麻辣鍋。科比一口氣將希臘氣勢壓制住後,閃電俠上場與保羅(C.Paul)和德隆(D.Williams)打出超高速籃球,希臘只能用犯規來勉強跟上,不過韋德糟糕的罰球給了希臘最後的機會,美國以74-54進入末節。
  
但是希臘主力出場時間過多,在第四節只剩斯潘還能打能跑,其他人在韋德和詹姆斯眼裡簡直是慢動作,兩人趁機連續搶斷,差距拉開到24分。而希臘表現較佳的帕帕盧卡斯也多次失誤,希臘士氣降到谷底,美國隊很快出清板凳,之後兩隊打的有點意興闌珊,斯潘連續突破得分,但已無關大局,最終美國以92-69輕取希臘。
  
K教練在賽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希臘注重整體,他們很難被擊敗,今天也是這樣。他們投籃不准,這歸結為我們防守很好。我對我們在場上的努力很滿意,我們今天的對手是最出色的球隊之一。」
  
保羅同時也表示,防守和破擋拆成了對付希臘隊關鍵,「防守是我們的關鍵,教練從第一天就告訴我們,這是他執教過的最好的防守球隊。我們一定要給對方壓力,我們可以累垮他們。」今天美夢八隊做到了,科比帶頭防守,球員間的防守意識夠強,全場比賽希臘男籃的命中率只有41.9%,三分命中率僅為22.2%。更以防守帶動進攻,快速球風讓聯防根本沒機會連起來,還在末節拖垮了希臘。
  
此外,美國隊也打出大概的隊形,安東尼和霍華德(D.Howard)成了搶籃板的藍領,科比、詹姆斯、韋德成了最快最強的三箭頭,名義上的主控是基德,實質上卻是第一替補的保羅,整體分工越來越清楚,戰力越來越強。唯一的隱憂大概就是美夢八隊不穩定的外線和僅六成的罰球命中率,因為當兩隊差距不大時,這兩項數據將會起到關鍵作用,這或許是美夢八隊唯二的缺漏。
  
美國:科比18分4籃板2助攻、詹姆斯13分6籃板6助攻3蓋帽2搶斷、波甚18分、韋德17分6搶斷。
  
希臘男籃:帕帕洛卡斯15分、斯潘諾里斯14分。◇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奧運男籃十二人名單  布萊恩詹姆斯領銜
奧運男籃資格賽  雙塔合擊德晉4強
奧運男籃資格賽  希臘克羅埃西亞前進北京
小飛俠布萊恩:奧運金牌比NBA總冠軍更重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