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萍英台北特稿)歐洲央行七月三日晚間決定將歐元區主導利率上調零點二五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四點二五,以抑制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此舉再度印證全球正面臨有增無減的通膨壓力,並讓同樣飽受通膨之苦卻遲遲不敢升息的中國大陸有了較大的考慮升息空間。
歐洲央行在德國法蘭克福召開會議會後宣佈,儘管擔憂升息會降低經濟成長的速度,不過,歐洲央行仍然決定升息,以對抗所屬十五個成員國所面臨不斷上揚的通貨膨脹問題。
據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歐元地區六月份通貨膨脹率較五月份的百分之三點七上升零點三個百分點,而這幾乎是歐洲央行之前設定「小於百分之二」目標的兩倍。事實上,歐洲央行主席特瑞謝曾在五月五日舉行的一次會議中表示,面對通貨膨脹,歐洲央行處在「高度警戒」狀態,可能將歐元主要利率「小幅」上升。因而歐洲央行這次升息被市場人士認為是預期之中的事情。
不過,歐洲央行這次的升息行動仍然在國際間造成一股騷動,歐洲股市先軟後堅,國際原油價格則持續創新高,突破每桶一百四十四美元,至於國際美元兌歐元則呈現反彈。
面對歐元的再度升息,國際間將目光轉移到中國大陸,高度關注北京是否會受此激勵而放手升息。
眾所週知,中國大陸所面臨的通貨膨脹問題較歐盟有過之而無不及。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的統計,今年前五個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率高達百分之八點一,不僅超過中國國務院訂定的全年不超過百分之四點八的目標,更較歐元地區高出近五個百分點。
其實,北京在今年六月中曾大幅調高油電價格,其中成品油的上調幅度更高達百分之二十左右,且五月份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高於CPI,由於PPI透傳導效果,會帶動未來CPI走揚,中國大陸未來的通貨膨脹壓力不容輕忽。包括美林集團等多家金融機構預估中國大陸今年的通貨膨脹上漲率將超過百分之七,由此可見中國通貨膨脹問題的嚴重性。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央行之所以再度升息主要是考量不斷升高的通膨壓力,而導致通膨的關鍵是國際原油價格的飆漲;但中國大陸本身雖然生產原油,仍不敷所需,必須仰賴進口,保守估計每年進口原油所屬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五十左右。為此,國際油價的飆高同樣也會衝擊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
中國大陸媒體認為,這一波通貨膨脹壓力有相當程度是受到外在的因素影響,其中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應是主要的關鍵,有學者甚至認為,油價的持續上漲已經給中國經濟帶來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壓力。除了油價的因素之外,國際熱錢的大量湧進,也被認為是助長物價上漲的原因。
為此,北京積極進行經濟宏觀調控,透過貨幣政策管控物價的上漲,其中最常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就是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以收縮市場明顯過剩的流動性。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今年以來,中國人民已五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達百分之十七點五的歷史高峰。
除此之外,中國人民銀行放手讓人民幣持續升值以及透過公開市場操作方式發行票據等,追根究底都是希望能緩和通貨膨脹的壓力。
儘管如此,中國大陸的通貨膨脹壓力仍是有增無減,愈來愈多的聲音呼籲北京調整貨幣政策工具,動用升息的方式,以緩和通貨膨脹問題。只是北京對於升息一事考慮良多,一來擔心恐怕因此影響經濟的成長,再者憂慮利差進一步加大後會吸引更多的國際熱錢,因而遲遲不敢有所動作。
不過,在歐洲央行決定再度升息,且升息幅度高達一碼之後,一般認為此舉讓中國與歐盟的利差縮小,而北京有更大考慮升息的空間,各方預期中國升息的可能性明顯大增。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戴國強接受中國大陸媒體訪問時就表示,從流動性和熱錢的性質考慮,歐元加息是好事,也給中國人民銀行加息帶來更多的餘地。
而在不久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訪問歐洲時曾透露,加息仍是控制通貨膨脹的可選方案之一,隨後引起市場對中國大陸近期加息的猜測。
不容否認的是升息對經濟發展有利也有弊,在北京積極宏觀調控而仍無法有效抑制通貨膨脹,升息無疑是另一種可資利用的貨幣政策工具,特別是歐洲央行毅然決然的升息後,中國升息恐怕只是早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