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樣的嘴巴,訴說著不同的話語,也許你心中出現的影像是媽媽正在討價還價,也許是某個性感的唇正在對你訴說著情話,也許是老闆碎碎念像個饒舌假嘻哈。你要怎麼解讀,要說什麼話,開心就好。
這袋菜沾到那袋肉所溢出的血水;拿起馬鈴薯才驚見已無完屍的豆腐;熱騰騰飯團旁的鮮蝦子已漸泛紅⋯⋯親愛的媽媽已經厭倦這一切。在媽媽失控大喊「夠了!」之前,「架’S DO IT」讓辛苦的老媽輕易分類所有食材,不占家中空間,也不必擔心這個漏那個沾,煩惱少掉大半。
別讓您的愛拖垮自己。常常,媽媽忙碌地穿梭菜市場中,不停購買著餵食家人的食材,即便身體早已超出負荷,依舊不斷。漸漸地,把自己勒緊,變成另一種沉重、甚至寸步難行的負擔。「Dressing Basket」結合服裝與菜籃,提醒媽媽,別讓您的愛拖垮自己。
物價漸漸上漲,荷包漸漸縮水,媽媽能買的東西也愈來愈少。以諷剌手法傳達社會現象,菜籃側面彷彿一張物價波動指數圖,指數節節高升最後破表,而菜籃的容量也因為媽媽買東西的數量愈來愈少而縮水,拉著這台菜籃車出門,就像對商人們進行「不要再漲了」的無言抗議。
高呼「上帝已死」的尼采吶喊出重估一切價值的省思。在台灣,菜市場早已被塑膠袋占領,菜籃已死!那菜籃,曾經裝滿食桌上的喜悅!古早到現在,從胃腸變到腦神經,理性變感性的滿足,喜悅感是重新省思的價值。我的籃子裝彩虹,像雙手合掌捧著讓人喜悅的虹彩,它的名字叫「霓彩籃」。我的籃子裝霓彩,你(妳)呢?讓人喜悅的巧克力?
◎ 策展人十問十答
羅可容現職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企劃
Q01 「天天天籃」是今年新興的展覽聯盟,請談談當中組織與發想的過程。為什麼選擇過往生活的傳統器物為出發點?
設計的靈感往往來自集體經驗和情感經驗,因此我們選擇與daily life息息相關又具文化意義的庶民主題。原先的腹案有文房四寶、屏風、食具、風水等,菜籃這個題目在人稱靈感容易湧現的3B狀態(bed、bath、bus)——於公車上突然現身。菜籃除了實用功能,還象徵傳統文化中家庭、親情、社群、甚至飲食習慣的概念,最後成為定案。
Q02 「天天天籃」構思個別作品或整體規劃時,身為策展人,如何擔任統合協調?
展覽邀請的對象除了專職設計師外,也包括老師和設計科系的學生,希望廣泛邀請相關設計人士參與,增強思考的交流與互動。
Q03 在「天天天籃」進行的過程中,是否遭遇到什麼困難?甚至反映到台灣整個設計環境的無奈或進步?
人對了,一切都好,不論是設計師群和合作廠商都有心一起成就這次展覽。
Q04 在眾人認知中,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比較像是台灣設計師的一個活動平台,這次怎麼會想自組聯盟參展?
時空改變,協會推廣工業設計的角色也需多元發展,由早期促進同業間的彼此聯繫,進而轉變成為主動、積極回應需求的功能體。向產業界、社會大眾推廣工業設計價值的方式很多,辦理可以激發設計能量的展覽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之一。
Q05 請問您最常觀察哪些國家的哪類展覽?可否推薦一個近期十分讚賞的展覽?並簡述其優點。
我最常觀察德國等地的工業設計展。近期推薦的是2008米蘭家具展,展品形式豐富、有趣,充滿實驗性創意。
Q06 就您所知,策展人在台灣策劃一個設計展覽最容易遇到什麼問題?哪一點是比歐美、日本等地策展人要來得艱困?
經費與時間極有限,需要熱情與毅力才能延續展覽的生命。不同產業(如製造、通路)的鏈結性不夠,造成生產和推廣上的停滯。
Q07 就策展人角度而言,一個理想的設計展覽,應該做到什麼程度?又要能創造什麼樣的成果?
在觀者心中激起漣漪,產生連動效應,擴大參與的基本面。展覽成果得以累積為台灣特殊的文化論述、讓設計師的創意與熱情永續經營。
Q08 透過【2007台灣設計師週】是否感受到什麼?而後是否對台灣環境和設計產業萌生任何正、反面認知?
珍惜創意,給有心創作的台灣設計師一個機會,得到的回饋將超乎想像!
Q09 若分別以策展人和設計師的角度來看,您認為【台灣設計師週】的存在意義為何?
滿足生活中對美好及創作的渴望,好東西要與更多人分享。
Q10就您觀察,台灣的設計力量與表現之於國際有什麼優勢與劣勢?什麼路徑能夠更加聚焦國際目光?
優勢在於深厚的文化經驗和融合變通異質文化的反應力,若能利用現有科技優勢,調合設計與科學,「軟」、「硬」之間的創意結晶將是台灣的寶貴資產。@
摘自 《08台灣設計師週》 田園城市文化 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