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屆倫敦奧運 大戰廢墟中溫馨的奧林匹克

標籤:

【大紀元7月22日報導】奧林匹克運動會系列報導(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二十二日電)1948年第十四屆英國倫敦奧運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一次奧林匹克聚會,由於戰爭造成各國元氣大傷影響,倫敦奧運會只改寫了四項世界紀錄,而大熱門項目田徑賽,竟然連一個世界紀錄都沒破,也算創下奧運會的紀錄。

不過,鑑於戰役物資缺乏,除安排選手住宿軍營、大學宿估,選手也比照英國人民採食物配給,各國更是出錢出力,共襄盛舉,如瑞典提供競技會場用木材、阿根廷提供馬匹供馬術競技、冰島提供快艇競賽用,讓倫敦奧運洋溢團結、互助的溫馨氣氛。

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原定的第十二屆東京和第十三屆倫敦夏季奧運會未能如期舉行,這一段時間也成為奧林匹克運動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戰爭結束不久,第十四屆奧運1948年七月二十九日到八月十四日在倫敦登場,是奧運史上的第二次倫敦奧運會。

二次戰後不少國家擺脫殖民統治,應邀參加這次盛會,使參賽國家地區創紀錄地達到五十九個。第一次參加奧運的國家有緬甸、英屬圭亞那、委內瑞拉,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黎巴嫩、波多黎各、新加坡、敘利亞、千里達、錫蘭(今斯里蘭卡)、南韓和牙買加。

倫敦奧運參賽運動員達四千零九十九人,是歷屆奧運所不及,較小的美洲國家派來人數較多的代表隊,歐洲老牌體育國家不甘落後,代表隊人數在一百人以上。戰敗國義大利、奧地利獲准參賽,只有兩大戰爭元兇國─德國和日本被擋在奧運會門外。蘇聯雖然是戰勝國,而且在戰後競技體育實力大增,卻拒絕參賽。

受到戰爭影響,這一屆奧運會競賽項目減為十九種,手球取消,女子輕艇首次列入。整體來說,比賽成績並不理想,總共只破了四項世界紀錄:射擊,游泳各一項,舉重兩項,而單項最多的田徑竟然連一項世界紀錄都沒有刷新,是奧運會史上絕無僅有的。

研判競賽成績不理想主因是許多優秀運動員年歲已大,巔峰期已過,要不就是死於戰火,而年輕的選手羽翼未豐;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戰爭使世界元氣大傷,戰後各國忙於復建,沒有太多心力投入體育事業。

不過,仍有少數運動員表現優異,例如,匈牙利選手Laszlo Papp首次贏得中量級(七十三公斤)拳擊比賽金牌,四年後又在芬蘭赫爾辛基奧運會拿下輕中量級(八十公斤)金牌,一九五六年墨爾本奧運會再度奪金,成為三冠王。 1957年,Laszlo Papp獲得匈牙利政府批准,成為第一位共產國家進軍職業拳擊比賽的選手。   

義大利田徑選手康索裡尼(Adolfo Consolini)為祖國摘下唯一一枚田徑金牌。康索裡尼是義大利著名的田徑運動員,在參加這一屆奧運會之前,他已三次刷新男子鐵餅世界紀錄,倫敦奧運會中果然不負眾望,以五十二點七八公尺的成績技壓群雄,摘下金牌。

被譽為世界長跑「火車頭」的捷克紮托貝克(EmilZatopek)首次在奧運亮相,在一萬公尺比賽中以二十九分五十秒六勇奪金牌,也使奧運這項比賽紀錄提高了四十七秒。

在倫敦奧運最受焦點矚目的還是荷蘭女選手芬妮.布蘭卡斯.昆,她年屆三十,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仍能在女子一百公尺、二百公尺和八十公尺障礙、四百公尺接力贏得金牌。不可思議的是,她在婚後屢創新紀錄,荷蘭女王也頒給荷蘭最高榮譽勳章。

相關新聞
總統盃:美國高球隊輕取國際隊 獲得十連冠
F1阿塞拜疆站:邁凱倫奪冠 車隊積分超紅牛
F1意大利站:法拉利策略成功 勒克萊爾登頂
F1荷蘭站:邁凱倫車手諾里斯奪生涯第二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