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評論:自由貿易與中美豬肉供需問題

人氣 2

【大紀元7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曾去執編譯報導)隨著油價的上漲,食物短缺的問題也引起世人的關注。近日「貿易與技術真相」(Truth about Trade and Technology)網站,刊載一篇美國豬肉出口與中國豬肉消費的相關報導,文章中強調,自由貿易才是各地互通有無,平衡農牧生產差異,獲得雙贏的有效辦法。

文章表示,美國是世界第二大豬肉生產國,2006年有14%對外輸出,而中國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市場。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與消費國,但以往一向很少參與國際間豬肉的交易。文章認為,美國大量的豬肉存貨和中國豬肉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已經為美國豬肉業者和中國消費者提供了一個雙贏的局面,因為前者可以避開目前美國市場上極低廉的肉價,而中國人又可以獲得充足的豬肉供應,減緩肉價飆升,以維持其既有的飲食習慣。

美國與各國間豬肉交易量增加

今年一月,美國農業部的「世界農業展望委員會」(World Agricultural Outlook Board, WAOB)預計今年美國的豬肉生產可達228億磅,比2007年的219億磅成長4.1%,比2006年的211億磅成長8.1%。今年生豬市場的價格,預計每一百磅平均為41至44美元,比較起來,2006與2007年的價格為47美元。一般預料,隨著飼料價格揚升,市場價格拉低,養豬戶將損失不貲。

不過,依WAOB今年六月份的最新估計,美國今年豬肉的生產可達234億磅,比一月份所預估成長2.6%,比2007年成長6.8%。今年第一季豬肉每一百磅的平均價格為39.64美元,接近WAOB所預期的39至41美元的底線。現在預計,第二季的價格為51至52美元,一月份時,原預計此價格為43至47美元之間。

依市場的供需,農產品的市價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美國豬肉在供需平衡問題上最明顯的改變,是今年前四個月的出口量,比去年同期高出52%。中國與香港所進口的豬肉增加為3億1千9百20萬磅,成長311%,幾乎與日本的需求量3億1千9百50萬磅相當。此外,美國豬肉輸往其他主要國家的銷售量也大幅增加:墨西哥增加10%、俄羅斯增加142%、加拿大增加24%、南韓則增加12%。另一方面,對台灣與澳洲的出口,則分別下滑18%與7%。

美國輸往中國與香港所增之311%,足足是2007年的兩倍,約佔中國所有豬肉進口的一半。此項出口之急遽增長,原不在美國的宏圖之中,而中國也無自美國增加進口的計劃。2007年美國輸往中國與香港的豬肉,從五年前每年的1億磅,增加為2億磅。

文章中表示,美國駐中國的農業專員估計,去年中國由於豬疫與生產成本的增加,豬肉減產9%,加上本年一月底的暴風雪與5月中旬四川省的大地震,更促使短期內豬肉的減產。四月份中國豬肉的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68%;豬肉幾乎佔中國人均肉食消費的三分之二,中低收入的家庭花費在飲食方面的費用較多,對豬肉價格的上漲,感受會比較強烈。

自由貿易有助供需之間雙贏

今年美國豬肉前四個月的輸出增長52%,數量龐大。從1998年至2007年年底,美國豬肉出口從12億磅增加到29億磅,幾乎成長了2.5倍。目前WAOB預計2008年全年出口量是43億磅,所佔比例超過美國豬肉生產的18%。美國今年前五個月豬肉的產量比去年同期高出11%,儘管面對目前空前昂貴的飼料,這個業績將仍給美國生豬業帶來豐厚利潤。

過去一年,農作物與家畜生產的不足,再次突顯農產品與食品自由貿易的重要性。無常的天災與疾病是農業生產必須面對的問題。消費者希望維持穩定的物價,食物價格不要飆漲。全球的自由貿易使得任何一個國家的消費者都與食物供應國有關。

農業生產者需要像消費者一樣,具有靈活性。去年歐盟飼料短缺,畜牧業者依賴增加玉米進口,以維持牲畜的存活。現在澳洲的小麥田可能比去年的規模要大上一倍,可以對其他國家做更多的輸出。未來美國的玉米可能會減少輸出,但有更多的大豆與小麥會出口。

如果沒有經貿交流,許多特定地方的國家與人民在凶年時,得不到食物;在豐年時,也無餘糧儲藏。儲存谷物的代價很高,幾年下來要維持其品質亦非易事。飼料短缺時,牲畜需送往屠宰,以減少谷物的餵養。如果谷物的生產量達不到最低的需求,那麼到處都會發生飢荒。

文章最後表示,由於開放的貿易與進步的運輸體系,即使中國的豬肉生產正面臨需要改善以達到正常供應水平時,中國人也無須急遽改變其飲食習慣,因為可以通過改善貿易來獲得美國充足的豬肉供應。如今中國已進口更多牲畜,以彌補因疾病、氣候和地震而損失的牲畜。而在美國方面,如果豬肉出口貿易能夠打開,生豬業者就不用因為豬肉供應過量下調價格而導致經濟損失。對於經濟效益來說,這是一個雙贏局面。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外媒:地震引發的後遺癥-通貨膨脹
全球糧荒下 第三世界積極投入農政
鄭州奇石展 「天下第一肉」標價88萬
馬:兩岸若簽經濟協定 與他國談可能性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