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雪兒香港報導)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從學生時期,一直到成為民主黨內50世代人物,始終保持著他對民主爭取的堅持,作為一位民選議員,多年從政的經驗教懂何俊仁一個秘訣:在選民面前學會了謙卑。他說:「經過選舉洗禮的人,是知道謙卑的,知道我們有機會為公眾服務,是市民給機會我們,所以我們尊重每一位市民,也尊重市民對我們的期望和評價,這是民主的一個重要價值觀——達到市民的期望並且要謙卑。」
剛宣佈參選新界西的何俊仁,從多年的民選議員生涯中,最大的感受是學會謙卑的重要:「我不同意曾蔭權所說的『民望如浮雲』,民選出來的人不敢這麼說!」
很重視市民的支持和尊重
何俊仁說,自己很重視市民對他的支持和尊重:「如果民望差的話,表示我很值得檢討,表示我達不到市民對我的要求,這是絕對重要的。……我也想知道支持我的人,投完票給我後,有沒有後悔或不滿,我是想知道的。」
他相信,選民對已經有印象的候選人,其評分不單只是在候選人在選舉期間的表現:「香港市民要選誰都已經心中有數,覺得應該支持誰就投給誰。」不過在選舉期間的活動還是很重要的,以表示出候選人參選的誠意。
至於從政以來最難忘的事,何俊仁回答說:「很多!」其中一件發生於1992年,當時他仍是港同盟(民主黨的前身)的副主席,港同盟其中一位核心成員、立法會議員吳明欽,是多次選舉的票王,因血癌逝世。
何俊仁臨危授命到新界屯門補選,對何俊仁來說,屯門區很遙遠,而當時全部泛民主派議員都支持他,前線議員劉慧卿更將辦事處暫時關閉幫他助選。雖然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當時仍輸了10%的票,因為對方已經選第三次,頗具地區的網絡組織。
紮根屯門 建深厚地區關係
何俊仁接受那次落選結果,因為看到自己確實還沒有深厚的地區關係。之後,他決定紮根在屯門區工作,從此與屯門和元朗區建立了不解之緣。1995年,何俊仁在區域市政局以票王當選,打後的選舉都沒有落敗。
對於地區工作的心得,何俊仁說:「除了理念和個人素質外,尤其是地區直選,是需要和地區建立關係,和選民建立感情,在地區工作的熱誠是很重要的。幫助很多弱勢、缺乏專業知識的人,單是在屯門區,在過去的10多年,我已經幫忙成立七、八十個法團。」
近年,泛民議員在立法會內提出的很多議案都被否決,但何俊仁並不感到灰心:「因為我很清楚立法會在做甚麼,我知道立法會沒有什麼實權,實質是一個否決權,因為不夠票,所以只是一個否決權,但仍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平台,因為它始終是一個立法的機構,所以作為一位議員,其言論是得到重視的,也可以利用這個身份,即使不在大政策上足以左右大局,但在較小的政策及個案上,仍能做很多事,幫到有需要的人。」
他續說:「一直我知道,努力不能只集中在議會內,議會內外的聯繫和結合是很重要的,所以多年來維持和民間團體的緊密關係來推動民主運動。而民主運動是在議會內外建立的力量,不要以為當了議員就『輕飄飄』,政黨沒有執政的機會,而推動民主是民主黨一個主要角色。」
缺資源 精神價值處優勢
談到選舉資源,何俊仁說,沒有資源,當然有很多事情都會處於不利的狀態:「尤其是對方不單只是錢,而是整個國家機器,利用中央政府(中共政權)及地方政府(香港政府)的權力和優勢,給予他們很多的方便。」
即使這樣,何俊仁仍得到一股龐大的社會動力支持,繼續爭取民主,也不怕保皇黨或親共黨派對他們的壓力:「因為我們很相信我們是在爭取公義,民主也是一個普世的價值,也是世界的潮流,我們是站在正義的一方,是順應著潮流,對方不是,對方是在抗拒歷史潮流,站在不公義的一面,我們是在道德的高地,他們是在道德的低洼之地。所以縱使我們沒有他們那麼多物質的支持,在精神價值方面,我們絕對處於一個優勢。雖然逆水行舟,但仍是義無反顧!」
建議新一代努力推進民主
談到對新一代參政人士的建議,何俊仁說,要努力,路是很多人走出來的,重視對生命的尊重,對每個人的尊嚴的維護,才能順利推進民主:「經濟固然重要,民生的改善也是重要的,一個社會如果有真民主,就應該體現到對每個人都有平等的關懷、尊重和照顧,這就是公義的具體化。」
今次有很多泛民人士參加9月立法會選舉,如何平衡?何俊仁說,這個選舉制度基本上使不同名單的人要互相競爭,包括泛民之間的隊伍,這是這個制度的特色:「坦白說,我們難以和別的泛民朋友,包括李卓人、梁耀忠、張超雄、陳偉業等協調,做不到。」
他希望泛民贏得最多議席,8位泛民的候選人中,在新界西可以贏到5席,就很滿足。
何俊仁認為,泛民之間可以全力合作的方面是大家齊心合力監視今次的選舉,確保整個選舉是公正和公平的,如選舉期間發現任何不規則的活動,影響到任何人,泛民會一齊發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