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大前研一先生說現在的社會已經變成M型社會,所以在台灣的CK江亙松觀察到大部分廠商與學者對這條理論都不疑有他且深信不移,而且開始為自己的企業或產品選邊站。有些企業將自己定位為M型右端的奢華精品,有些則自認為是M型左端那些廉價但價值加倍的商品。台灣人的靈魂是很脆弱且容易被分裂的,無論是對政治或商品的看法都可以因為少數人的操控而自動選邊站,所以M型社會這四個字在媒體的炒作之下一時之間變成了一門顯學,但是我想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是根據我對管理學說長期觀察的預測,幾年之內各位一定會在媒體上看到「中間勢力崛起」這樣聳動的標題,而M型社會這四個字在那時就會無疾而終。為什麼我可以這麼肯定?因為在M型理論前你絕對聽過中間勢力崛起這句話,只不過最近M型社會越來越鮮明而已,追根究底來說,管理學本來就是現象的結果論,並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精確科學,所以行銷與管理學一樣,只有結果成敗,沒有理論對錯。所以如果現在急著選邊站,那幾年之後您可能又要回歸中庸之道。
接著我來分析一些產品行銷經常會碰到的自然現象,再來看看M型理論是不是這麼重要?
一、有錢人喜歡買別人買不起的:這在M型理論熱門以前就已經是眾所皆知的事情,講的白話一點,就是這些過去被稱為金字塔頂端的人,突然被搬到M的右邊而已。如果產品本來就會因為品質與稀少性有價格的差異,那麼無論有沒有M型理論,有錢人只有「買一樣的東西但是量比較多」或者「買不一樣的東西」兩種比較特殊的選擇。但是誰說有錢人一定會買貴的產品?誰說普通人一定不買奢侈精品?所以在這兩種潛在力量的促使下,M型理論說消費者會往M型兩端去追求產品,這不是什麼新的現象,也許只是被誇大的講法而已。
二、散赤人買自己買的起的:所謂「散赤人」是閩南語「窮人」的意思,因為錢賺的不多,所以只能買便宜的東西,但是現在全球都是產品供給過剩,由消費者選擇產品的買方市場,所以產品廉價並不代表品質就不好,而且科技的進步使所有產品幾乎都有一定的品質。只要不是花錢買奢侈品的案例,幾乎都可以被歸類為花錢買廉價商品的行為,而這些商品已經被要求更多的價值好幾年了。換個角度來看,產品功能或價格沒有特色的商品本來就不應該有市場,所以如果說有些人是因為窮才去追求廉價又價值倍增的商品那是不對的,因為這種商品應該是任何人都會追求的。
三、競爭能力多樣化自然導致貧富差距變大:貧富差距是人類競爭的自然現象嗎?我想是的,而且我認為沒有必要刻意的將每個人都放在相同的基準上去衡量他的成就,例如有些人在這幾年會使用電腦或者會利用網路,所以快速的累積他的知識與競爭力,或者有些人掌握到新興市場的獲利趨勢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拉大了貧富差距。我想這種現象在工業革命或者航海時代的時候都曾發生過,但是後來都會因為某些整體性因素而將差距縮小,所以我更可以肯定的說中間勢力總有一天會崛起的,而且應該就在不久的這幾年內。
綜合以上幾點來看,其實廠商不需要刻意將自己歸類於M型的哪一端,反而必須重新檢視自己產品的特性,這樣不管是M型理論或者中間勢力,你才會是最瞭解消費者並且真正獲利的那個族群。@
行銷智慧:與其在M型選邊站不如由產品面跟消費者靠近
「本文作者現為多家中小企業產品行銷管理顧問,個人MSN與信箱為 cks1007@msn.com」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