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女人、黑人、老人爭什麼?

曹長青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7月15日訊】美國的總統選舉,總是牽動全世界,因美國是世界唯一超強,新總統的新政策,勢必影響全球的戰略格局。而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又格外引人注目,因為它是在女人、黑人、老人之間選擇,而不管誰當上,都將創造美國的的歷史!

美國建國二百多年,從沒有黑人或女性總統,雖然希拉莉已經失去了成為第一個女性總統的機會,但奧巴馬還有創造黑人總統的機會。而前越戰老兵麥凱恩今年已71歲,如當選,就職時將72歲半,將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老的總統(上一位年紀較大的總統是里根,就職時69歲,還比麥凱恩小3歲)。

麥凱恩早已打敗所有對手,成為共和黨的總統參選人。民主黨方面,希拉莉和奧巴馬對打了大半年,到六月份奧巴馬才成為贏家。一年前希拉莉決定出馬時,氣勢如虹,各項民調都遙遙領先。但最後為什麼會輸掉了?它反映出美國社會,尤其是被稱為左翼的民主黨選民對性別、膚色、尤其意識形態的傾向特點。

●女性從政之路的艱難

首先是對女性的態度。據統計,目前美國大學的博士生,女性已超過男性。美國的讀書群,75%是女性。女性的就業、參軍等各種機會,以及社會地位等更是空前提高。但在政治領域,美國女性議員的人數卻遠少於男性。雖然美國男女人口比例一向都是對半,但在美國435名議員的眾議院,女性只有75名,才佔17%;在100人的參議院,女性只有16名,和眾議院的比例差不多。而這和美國人口的男女比例完全不對等。它說明,不管在公開場合美國人如何說不在乎性別,但在真正投票時,還是有相當大的選擇偏向。

這點其實也是世界性的。雖然全球有過很多女性領袖,像前印度總理甘地夫人,前巴基斯坦總理布托,前印尼總統梅加瓦蒂,菲律賓的兩任總統阿基諾夫人和阿羅約等,但她們的父親或丈夫都曾是總統,她們的當選,和家族政治背景有相當的關係,並不完全來自她們的個人奮鬥。最典型的是斯里蘭卡總統馬拉通加夫人,她的父母都作過總統。世界首位女總統、阿根廷的庇隆夫人,則是作為丈夫的競選搭擋,先當上了副總統。現任阿根廷女總統,則幾乎是其總統丈夫讓給她的。

即使是很優秀的女性政治家、像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以色列的梅厄總理,德國總理梅克爾等,也和這些國家實行內閣制有關,即她們都因是黨的領袖,因本黨在國會勝選而出任了首相和總理,而不是像總統制那樣通過全民直選而當選的。希拉莉想創造美國以至世界歷史,但在民主黨內,首先就失敗了。

●左媒對希拉莉偏見和敵視

本來民主黨歷來以女性權利的代言人自詡,但這次,希拉莉是和一個黑人競爭,在女人和黑人之間,對很多左翼選民來說,支持黑人比支持女性更顯得政治正確,也更為佔據道德高地。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奧巴馬的政見比希拉莉更左傾,更對左派們的胃口。在布殊總統連任兩屆的情況下,美國左翼勢力很有挫折和焦慮感,因此更有激進和極端的傾向。而奧巴馬的出現,則給了這種勢力以希望,因在國內政策上,奧巴馬主張增稅,擴大政府干預經濟的能力,通過高稅收然後財產二次分配,建立福利社會主義社會。在對外政策上,奧巴馬則明確說,他當選就會從伊拉克撤軍,而這更給那些反布殊政府伊拉克政策的左派們出氣。因此以前曾對前總統克林頓友好的左派媒體,這次不約而同都對希拉莉惡語相向,而偏愛黑人奧巴馬,讓克林頓夫婦親身嚐到了左派媒體的不公平。連民主黨內的專家都認為,自由派媒體對希拉莉的嚴重偏見和敵意起了關鍵的作用。

另一個因素則和黑人的投票傾向有關。黑人可能是美國選民中左翼傾向最強烈、膚色意識最敏感的種族。在過去十屆美國總統選舉中,只有里根獲得近三分之一的黑人選票(是二戰後共和黨贏得黑人選票最多的一次),其他選舉,90%的黑人都把票投給了左翼民主黨。本來希拉莉的丈夫克林頓曾被譽為第一位「黑人總統」,因為他與黑人選民有特別好的關係。但在這次黨內競爭中,九成以上的黑人選擇了和他們同膚色的奧巴馬,而拋棄了希拉莉,這可能讓一向自視為黑人好朋友的克林頓夫婦傷透了心。

●寧丟掉白宮,不可丟掉原則

黑人戰勝了女人之後,能不能再戰勝老人?目前誰也不敢貿然下結論,因為這可能是美國歷史上最難預料的一次選舉。按常理,共和黨輸掉大選的可能性比較大,因保守派已執政兩屆八年,在風水輪流轉的兩黨政治下,一般執政兩屆的政黨都難以再繼。像最近的台灣總統大選,民進黨大敗,也和該黨已執政兩屆八年有關。不久前澳大利亞的選舉更典型,保守派霍華德政府已執政了12年,雖然澳國經濟達到歷史最好水平,但霍華德仍被選下台。

除了執政時間長的因素,共和黨內部還有嚴重分歧,因麥凱恩在減稅、反墮胎、反對大赦非法移民等問題上立場不堅定,保守派陣營已有多位知名電視電台政論節目主持人(他們對共和黨選民有很大的影響)公開表態不支持麥凱恩。知名的保守派女評論家庫爾特(Ann Coulter,近年她寫的每本書都上暢銷榜)公開呼籲「反麥凱恩」。在台灣的民進黨綠營,有「含淚投票」一說,即不管怎麼不喜歡這個候選人,但為了本陣營利益,也要含淚把票投給他。但在美國,卻不強調「含淚投票」,保守派很多評論家都明說,不能支持麥凱恩,他們寧肯共和黨敗選,也要堅持理念。他們的口號是﹕寧可丟掉白宮,不可丟掉原則。

奧巴馬是「黑皮膚馬克思」

在這種局勢下,如果奧巴馬是個溫和的民主黨人,他贏的可能性就相當大。例如當年克林頓就是模仿英國布萊爾走「第三條道路」,即溫和路線,而成為二戰羅斯福總統之後六十年來民主黨唯一連贏兩屆的總統。但奧巴馬恰恰代表的是極端派。他的國內外政策都相當左傾,被稱為「白宮必讀」的保守派重要刊物《標準週刊》主編克里斯托爾(William Kristol)在《紐約時報》撰寫題為「奧巴馬和馬克思」一文,批評奧巴馬的階級論和經濟觀,都很像青年馬克思。而奧巴馬的多位重要朋友,包括和他有多年交情的牧師、大學教授等都以「極端反美」著稱。不要說美國保守派,即使溫和派選民,也都可能難以接受奧巴馬。例如在全球石油漲價的情況下,奧巴馬的解決方案竟是,要把每加侖汽油增加五十美分的稅收,這等於雪上加霜。當然了,左派民主黨的一貫做法(更是理念)就是要通過增稅、國家干預經濟來均貧富,達到所謂社會「平等」。但實際上,這種社會主義道路,不僅無法達到平等,更剝奪了人們擁有私財的自由。因而連中間偏左的《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科恩(Richard Cohen)也撰文說,民主黨選出了一個「少數人偏愛、多數人不信任」的候選人。

但麥凱恩畢竟年紀太大了,年齡小他24歲(有一代人之差)的奧巴馬則顯得精力充沛,贏得更多年輕人的好感。而且美國的民調顯示,百分之九十三的受訪者表示會投票給夠資格的黑人總統候選人。但奧巴馬「夠資格」嗎?多數美國選民說不在乎膚色、性別,應該說是真的。但對極左派的奧巴馬,恐怕很難說。一個前車之鑒是﹕1982年洛杉磯的左派黑人市長佈雷德利競選加州州長,各項民調他都大幅領先,很多選民在出口民調時也宣稱「種族不是問題」,但開票結果卻完全相反。因此奧巴馬是難「膚」眾望,還是一「膚」驚人,創造歷史,恐怕還得看天意。

2008年6月18日於美國

——原載《開放》2008年7月號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陳由豪獻金案  沈富雄:事實只有一個可能
非盟聲明籲津巴布韋組建團結政府
穆加貝發言人反駁國際社會批評
歐盟要求辛巴威舉行新一輪選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